哪些因素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此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65:1。发病年龄在365,438+0 ~ 60岁约占75%,发病高峰在45岁左右,但30岁以下的青年大肠癌并不少见。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特点为:大肠癌发病年龄比欧美早约10年,年轻型大肠癌较欧美多见;大肠癌好发于结肠下段,我国近一半位于直肠,高于欧美。

大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差异很大。一般认为高脂肪饮食和膳食纤维不足是主要原因。高脂饮食,尤其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饮食,使进食后肠道内的胆酸和胆固醇含量增加。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两者的代谢产物可能是大肠癌的致病物质。膳食纤维(如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能稀释肠内残留物,增加粪便量,加速粪便从肠内排出,减少致癌物质与结直肠黏膜接触的机会,所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2)结肠息肉。据统计,有结肠息肉者的大肠癌发病率比无结肠息肉者高5倍左右。结肠息肉主要是管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瘤(又称绒毛状腺瘤)。组织病理学证实结肠腺瘤可癌变,尤其是后者的癌变率可达40% ~ 50%,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中癌变发生率更高。

(3)大肠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的大肠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5 ~ 10倍,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克罗恩病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同年龄对照组人群。认为在炎症增生过程中,往往可形成炎性息肉,进而发生癌变,但需要较长时间,且大肠癌的发生率低于结肠息肉。女性生殖器癌放疗后常引起放射性直肠炎,少数可癌变。慢性血吸虫病,由于虫卵沉积和肠壁毒素刺激,可能导致肠粘膜慢性溃疡、上皮增生、炎性息肉形成,进而致癌。

(4)其他因素。亚硝胺可能是大肠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钼是硝酸还原酶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当土壤中钼的含量减少或缺乏时,硝酸盐就会在植物中积累,而硝酸盐就是亚硝胺的前体。

原发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也是本病的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