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上演古人尴尬之旅一路逃亡一路吃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本来,挡路的人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太后毕竟是太后!在西部的53天里,她花了很多钱,吃了喝了,尝到了山西的地方特色,尝到了山西美食的味道。从老百姓地里的玉米杆到窝窝头的小米粥充饥;从普通的农民家常菜到地方小吃;从达官贵人的高档宴席,到满汉的奢华宴席,她深深感受到了超吃的最高境界,也深深地观察到了山西地方美食的味道。她在山西闻喜县的两天,竟然花了20万两银子,相当于在这个县三年的钱和税的总和。可谓是“每日争金”!如此铺张浪费,不能不让人震惊。
第一,人在路上就吃玉米糊和绿豆面。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扮成一个老村妇,身上只带了几块散碎的银元,带着难民逃出了紫禁城。进山西前的半个月,可以说是颠沛流离。连慈禧自己都说:“我成了一国之祖母。”尴尬到这个地步,一碗小米粥,半个窝窝头,就足以满足整天衣冠楚楚的慈禧太后了。吃,满足生存的需要,人生的大欲望,需求的根源。当生存受到威胁时,一切都是浮云,填饱肚子最重要。在西行的路上,被称为老佛爷的王太后,第一时间赶着满足基本需求。1900年8月30日,我乘轿子到达大通州天镇县。那时候开车无非就是这样。天镇位于山西、河北、蒙古三省交界处,也是河北进入山西的必经之路。慈禧一行在一个叫慈云寺的寺庙里休息了一夜。当时为慈禧准备的饮食非常不整洁。据说他们只喝了一碗玉米粥。9月1日,慈禧到达大同阳高县聚乐堡,在村东路北的一个深宅大院里,也就是王官屯里的李家,过了一夜。在这一点上,小米粥和窝头很难解释老佛爷。我为李氏家族的慈禧太后准备了当地特产绿豆面。它还配有野菜,如蘑菇、木耳、香草和黄花。但是面还没进口,门外就有人闹事。当地几个青年上山采野菜乞讨医药费时摔断了腿。原来,宦官为了讨好慈禧,暗中下令当地扎营,强迫村民上山采集。慈禧一气之下将太监斩首。第二天一早,慈禧不敢久留,下令立即离开。估计是因为受到了干扰,那碗绿豆面什么味道都没有,所以绿豆面没有得到太后的表扬,也没有获得什么人气。
二、避讳,将山西名菜“凤帕窝”改名为“金凤卧雪”。
第二天,慈禧光绪一行到达大同府,准备充分,物资供应充足。当时大同府有名的餐厅是枫林阁,在明朝很有名气。当地官员叫来枫林阁的名厨,为慈禧和光绪烹制大同最有名的菜肴。其中一道菜叫“凤帕窝”,是这家店的招牌菜。明末,开始在民间流传。做法是先煮一只鸡放在大盘子里,然后在下面放一些炸好的干粉条,旁边放10个炸熟的水煮蛋和炸豆腐。吃完这道菜,慈禧问身边的侍从这道菜叫什么名字。侍从们立刻去门外等候的官员那里询问。官员们认为,慈禧太后的这次访问被称为西就职。其实不就是逃避吗?“凤趴窝”这个词怕被人打死,我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金凤卧雪”的名字,让一个有落魄之意的菜名变得优雅起来。从此这道菜就被命名为“卧雪金凤凰”。格林的厨师专门制作了9笼“百花蒸饺”,其中包括鸡、鸭、鱼、虾、蟹、牛、羊、猪、兔等9种肉馅,包裹在透明明亮的薄皮中。蒸饺上端做成牡丹、荷花、玫瑰、牡丹、玉兰、玫瑰、秋菊、杜鹃、梅花等9种花形。这样一个精致的“百花蒸饺”直到现在,慈禧和她奔波的朝廷官员和随从们的生活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摆脱了玉米饕餮之后,慈禧的胃已经开始挑食了。
三、忻州中秋赏月,一餐品尝24道山西美食。
慈禧继续前进。当地政府闻讯后,派人成群结队地送来干草和礼物。慈禧西逃,恰逢农历八月。她原本打算赶去太原过中秋节,但雨季难熬,只好去忻州过年。虽然是在逃亡的路上,但是皇室假期不得不重视。慈禧太后在忻州下车后不久就住在宫媛忻州。院子又大又明亮,所有的角落都被一扫而空。宫媛的瓜果飘香,锣鼓喧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慈禧的贴身侍女回忆说:“这一个多月来,有时吃得好,有时吃得差。为了这顿饭,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吃了一路上最丰盛的一顿饭:四个冷肉压桌,四个炒菜,四个小碗,四个中碗,四个大海,四个大盘子,最后还有一大碗公汤。这道菜叫‘四四到底’。”慈禧太后在富丽堂皇的包间里被皇帝和皇后伺候,吃的比这高级。饭后,按照宫里的习俗,皇后去拜太阴君,在贡院的东南角,摆了桌子,插了香。桌子上有四盘水果和四盘月饼。月饼堆得有半尺高。此外,中间还有一个大木盘,上面放着一个直径一尺的圆形月饼,是专门为兔子祭祀制作的。有两个新毛豆和四碗绿茶。慈禧太后一行人因为出逃,更加迷信,生怕自己失礼,得罪鬼神,给自己带来灾难。中秋节更是如此。所以一有机会给神鬼磕头,大家都争着参加。他们在拜月是虔诚的,祈求上帝的保佑,说慈禧只在新洲放了一天假,但在当地官员献上的贡品中,仍有一个地方的名吃脱颖而出。当时的州官徐汉度对马辉镇的王凤龙师傅做的瓦饼很是推崇,慈禧吃后给它取名“龙凤瓦饼”。忻州的瓦饼也和皇室有联系。从那以后,它成了一种著名的食物。
四、太原店,两小时花了几万银子。
九月十日,农历八月十七,慈禧终于到了太原。在太原,总督衙门布置了慈禧和光绪的宫殿。所有的陈设都是为嘉庆年间皇帝游五台山准备的,但当年都没派上用场。这一次,慈禧只是用来招待的。她的贴身宫女说,太原的每个人都像在一座宫殿里。慈禧太后以奢侈的饮食闻名。曾经在她身边工作过的女官德龄在她的御香缥缈录一书中,对慈禧太后做了如下评价:“慈禧太后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了'吃'”在太原,慈禧太后的饮食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半个多月后,慈禧一行继续前行。他们在太原的小店里歇了个痛快,两个多小时就花了几万银子。然后,王太后住一晚的费用更高:据记载,在徐沟住一晚,当地花了五万两银子。10月2日,慈禧一行进入晋中祁县,受到隆重接待。乔家连山珍海味都拿出来了。根据清代刘大鹏的记载,当时晋商的饮食标准相当高:“这里的商业奢侈,所有的商人都以便餐闻名。事实上,山真的很少见,海是错的,巨龟和新鲜的鱼很好吃。风俗使然,无此事。”晋商的员工食堂标准近乎豪华。面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到访,被认为是难得的机会。自然,他们会想尽办法在太后的饮食上大做文章。高标准没什么,但关键是要更加注意精细化的程度。当年八月慈禧到祁县,第二个中秋节前后,乔家送给慈禧一个名为“雪莲酥”的月饼。这个月饼是当时祁县有名的糕点店石冷楼烤的。这家店做的糕点好吃又精致,还特意给乔家奉上了“雪莲酥”,一般人是吃不到的。这种糕点,顾名思义,除了味道惊艳之外,还叫雪皮,滑而腻。不,只是看着它就让人感觉很好。慈禧这个很挑剔的吃货,忍不住夸了她一句。慈禧太后到安后,还派专人到乔家取来“雪莲酥”供她品尝,并送给随行的大臣、王公和被征服的宫女品尝。之后每年中秋,乔家都会派人进京献上“雪莲酥”。
5.侯马迎满汉全席,文西两天花了二十万两银子。
慈禧去侯马时,侯马当地官员一个月前就开始了筹备工作,专门招了80名当地厨师。日夜操作,精心配置,满汉全席108道菜,全部保证供应。曲沃、闻喜等地也是如此。文西两天花了20万两银子,相当于县里三年钱粮税的总和。按照清朝的规定,各级官员的住宿和伙食供应标准都要按照职务来执行。且不说太后和皇帝的标准,光是王公大臣每天都会供应一个“上粑粑”席,包括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八菜八碗;中下层官员每天一份“中88”,菜品数量不变,质量略逊于“上88”;连护送都不能低于“下六六”的标准,鸡鸭蔬菜缺一不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慈禧一行从吃馒头、草,到彻底把山西晋南地区打造成标准的御膳厨房。今天,侯马还有“海底捞月”、“奉龙献宝”等当地名菜,都是御厨里的厨师流传到民间的。也算是慈禧对山西地方名菜做出的贡献。慈禧此行恰逢山西大旱,庞大的接待费用无疑让山西当地经济雪上加霜。但在饮食方面,却成功完成了一次皇室与民间的亲密交流。紫禁城的御厨们学会了制作馒头和麦片,皇家满汉全席和菜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