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盛赞钱塘潮原文

北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白话文: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白话文: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赏析:

诗第一句写的是潮头,突出了钱塘江潮水的汹涌;第二句写的是掀起的水波浪花;三、四两句是写满江涌动的潮水的力量。诗歌用比喻、想象、烘托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势和力。

扩展资料

钱塘江潮的形成原因:

1、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2、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3、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百度百科-十七日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