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仁波切电影黑马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

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在作文里写过“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终身”的话。那时候钱是不能随便提的。太俗了,很久了,觉得钱一定是现代化路上最大的恶霸。

理想是可以提的。谁的作文里多写些跟理想有关的话,谁吃咸菜就香一脸。欲望不好,金钱不好。虽然,我要饿很多个早上,在家里藏一些馒头,才能从父母那里拿到一点零花钱,从书店租一本武侠或者言情小说。

可恨的是,武侠小说里的主人公很少提到钱。都在做英雄事迹,羞于谈钱。书中的主人公,尤其是现实中不用担心自己作品销量的作家,只能容纳大众无法理解的艺术理想。有一段时间,我被这个现实毒害了。很长一段时间,目标都是做体制内的写手,不愁销量。

那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谈理想,最时髦的词就是教师、警察、工人,更高大上的还有科学家、作家。老师们似乎对我们的选择很满意,特别是我们会优先考虑当老师。在那些小镇少年眼里,老师是最有力量,最有前途的人。

陈丹青和梁文道参加了乌托邦文化沙龙,有一段对话。两个光头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碎片。

这两个光头很有意思。陈丹青无法掩饰匪徒的愤怒,虽然梁文道不时流露出这种愤怒,但他们是真诚的。聊着聊着,我扯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话题:欲望和理想。

那些年,陈丹青饶了不少枪。相比那些激烈的,这个话题比较温和,但足以让人深思。他说:我们其实分不清欲望和理想的区别。我诚实地告诉任何人,我没有理想。但是我小时候有理想吗?我有一个理想,但我很难确定这是理想还是欲望。

只要真诚,任何话题都能引起人的兴趣,陈丹青利用了这一点。年轻的时候,我们有理想,但现在想想,恐怕都是欲望。我想成为一名教师的理想(愿望),现在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羡慕这份工作的稳定和舒适,以及掌控学生未来的掌控感。那时候我们真心以为自己有理想,其实都是认同了自己的欲望。欲望真的不好吗?

跨过冷嘲热讽的时期后,我逐渐认同我们正处于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句话根本不是一毛钱。“四化”马上就能实现。中国的每一个人都为实现“四化”做出了贡献。最大的改变是,我们终于敢于明确表达自己的欲望:我们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更好的食物,更多的乐趣,更多的自由。

一个更好的社会应该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欲望,甚至是自己的理想。每个人在谈论自己的欲望和理想时,都不会被嘲笑。

很多人担心中国社会会面临中产阶级陷阱,中国社会随时可能崩溃。几年前,我也会担心。我想通了之后,就再也不会和他们计较这个了。信心在哪里?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欲望。

一个社会最怕的就是欲望、金钱、物质、美好、自由的缺失。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写过一本关于日本社会衰落的基本因素的书,书名是《低欲望社会》。他说: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动力,日本陷入了低欲望社会!他在书中提到,日本年轻人正在放弃对竞争的渴望,回归“清汤少水”的个人生活。传统观念认为欲望不是好东西,过分强调欲望会导致物质欲望,侵蚀人的精神世界。

当日本社会开始表现出年轻人的低欲望,类似于我们“佛系青年”的生活状态,看似社会变得平和,对于社会发展的真正危险开始显现,日本变成了一个没有野心的社会。

为什么年轻人会早早失去欲望?因为在一个奋斗已经不能改变命运的社会,作为奋斗主力的年轻人开始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他们接受了精英教育,努力学习,却发现这个世界能给他们的机会越来越少。与物欲横流的世界相比,这样一个没有欲望的国家,变得像一个黑洞,吸走了所有的光。

为什么很多人相信中国不会随便崩溃?因为虽然先进城市已经很庞大很吓人了,但还是有很多小城镇小县城的年轻人涌入。我一直相信,我们国家能够长期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是因为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从小县城进入城市,他们在努力证明自己。他们对世界充满欲望,个人欲望叠加推动国家进步。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渴望是这个国家的动力。

对口碑的渴望绝对不符合我们的教育。欲望能让人联想到物欲,自然就和邪恶联系在一起,但这不是正常的思维方式。

只要读过历史就会知道,人类的生存完全是因为欲望。欲望让我们生存发展,理想让我们伟大。人群中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大概和他们的倾向有关。

在一群成为人类祖先的猴子中,一定有几只猴子天生喜欢挂在树枝上,以表达对未来的担忧,这也是一种职业。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在疯狂的时候清醒,我们离不开他们,但烦恼永远代替不了进取的勇气。

但是总会有人会相信他们的话,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愿意从事内心生活,淡泊清心,宁静致远,这是好的,也是多态美好社会的一部分,但绝对不会成为主流,因为别人似乎掌握了语言上的天然道德优势而去批判别人是不对的。

小说《悉达多》中,贵族少年悉达多年轻时就开始追求人生的意义,但这并不妨碍他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世俗生活。有一天,世俗的感觉舱里充满了鲜血,他享受了所有的荣华富贵,也看透了人间的苍凉。这个时候,他会回归到内心的追求,让自己体会到放下一切,实现一切的可能,脸上也能流露出睿智的快乐。

年纪轻轻就到处卖柔弱淡定的人,我很害怕,因为他们的柔弱可能只有在书上才能看到,他们的淡定经不起任何波折的考验。

连岳在文章中说:年轻人不爱钱太可怕了。

仔细想想,觉得他说的没错,很难反驳。爱金钱和家庭,爱理想和爱艺术并不矛盾,带着活下去和变得更好的愿望去过自己的生活,同时对未来充满憧憬。这样的故事在无数人身上反复发生,代代相传。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如果你真的想跳出欲望的循环,有很多选择。悉达多是一,放弃欲望,追求智慧;《月亮与六便士》又是一个,放弃欲望,追求艺术。

对于我们其余的人来说,我认为通过保持我们的欲望和情感的真相,有可能获得超越的力量和勇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声称自己是佛教的孩子。他们的心态和悉达多很像。他们无法抵御欲望和财富的侵蚀,寻求内心的平静。在朋友圈念佛学佛几乎成了时尚。就连《仁波切》也开始有了产量的激增。

这个时候看一部仁波切导演的电影其实很好玩。电影《嘿马黑马:在我们等待的时候唱首歌》于2017年年中上映,由中国最受认可的活佛之一宗萨江扬琴吉喆加措仁波切执导。

故事并不复杂:每隔十二年,都会有一群人来到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森林里参加“修行”。他们戴着面具来隐藏自己的性别和身份。然而,人终究是放不下世俗的欲望的。男主角戴着面具,却仍然试图和一个女人打破戒律。在试图与她发生性关系时,他因为戴错了面具而强奸了另一名已婚女性,并在发现后杀害了她的丈夫(梁朝伟饰)。若干年后,他难以接受内心的谴责,再次回到森林中寻求救赎。

在这个故事中,即使人们独自生活,潜入丛林修行,仍然无法摆脱欲望。如何与他们相处是电影的主题。宗萨仁波切用电影讲述这个故事,想说欲望不是问题,与欲望相处的方式很重要。

宗萨仁波切说:我有很多有钱的朋友。我从来没有告诉他们放弃名誉和金钱。我总是鼓励他们要有雄心壮志,要更加出名。那么,世俗的生活并不坏,过度的执着才是坏的。一个人想尽办法得到65,438+0,000公斤黄金,并不是恶,而是一心守金,一心守金。他甚至为此编造借口和理由,滋生虚伪和贪婪,欲望开始压迫生活。

欲望是美好的,但人性是脆弱的。人在追求欲望的时候,就能表现出创造美的力量。只要真诚地承认自己的欲望,不陷入虚伪的纠缠,人就有继续超越自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