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的故事

木桶的故事

从木桶的故事看“木桶理论”

年轻时做班主任,觉得应该靠科学的方法,于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一些管理学理论,其中有一个“木桶理论”,大意是说:由高低错落的木板儿做成的木桶,它的盛水量由最短的木板儿决定。深感有理,于是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应用—抓班集体建设,从最差的方面抓起;抓班级学习,从最弱的学科抓起?一时间甚为见效,不免得意洋洋。但不久将此理论放到学生个体身上做工作,就感觉到了困惑。对优秀生,此理论尚可说通:要求优秀生抓好自已的差科、弱科,才能够全面发展,取得最理想的成绩。但这也仅仅是从理论上说,很少有学生能真正做到。对中等生,此理论就难以自圆其说了:因为他们的“木板儿”比较齐,哪个也不“长”,实在不知让他们发展哪个,难道就不要求他们进步了?对后进生就更甭提了:他们的“眼”都在桶底上,是不点水也存不往的,看来,除了扔掉别无良策。因为此理论在学生个体身上用得颇不顺利,很多年心存困惑。后来听到一个关于木桶的故事,方如梦初醒。

一位挑水工用两只木桶挑水,其中一只水桶有裂纹漏水,从小溪到他家有很长一段路,因此挑水到家时,每次只有半桶水。而另外一只完好的桶到家时总是满满面的一桶水。有一天,有裂缝的那只木桶对挑水工说:“我真感到羞愧,我想向你道歉,长时间来,我只能运半桶水,使你的工作价值得不到完全的体现。”挑水工说:“别在意,我们一起出去走走。”

我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急忙插话,“我猜有裂缝的那只木桶那边的草一定很茂盛,”讲故事的人微微一笑,继续讲道:果然,有缺陷的木桶看到路边有美丽的花朵,它很高兴。但一会儿它又悲伤起来,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因为它漏掉了一半水。挑水工问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只有你这一侧有鲜花,而另一侧没有?那是因为我知道你漏水,于是我就在你这一侧撒了些花种,而正是你漏出的水浇灌了它们,我才能采到美丽的花来装饰我的房间。”

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换一个角度看同一件事,本来让人沮丧的事,原来也蕴含着美丽。我们教育工作者换一个角度看教育问题,也许也会有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

比较“木桶理论”中,木桶是被动的,我们只是想如何去利用它、改造它,我们忽视了木桶的感受。而在木桶的故事里,木桶说出了自已愧疚,因为它使得挑水工的工作价值得不到完全的体现,而作为师长的我们,可曾感觉到来自他们心底的愧疚?

二是在木桶的故事中,挑水工的善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只是像我猜的那样:有裂缝的那只桶那边的草一定很茂盛,那么这个故事也仅仅是为了安慰那些有缺陷的“木桶”,缺陷也有美丽的时候。而这个善良的挑水工却告诉我们,如何才能使缺陷变得美丽。在我们的教育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认识:发现差异,消来差异;何时曾想过:发现差异,根据差异施教。而造就没有差异的“标准件”,是否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呢?

三是在木桶的故事中,挑水工的智慧和坚韧令我叹服。他的智慧使他想到如何利用木桶的缺陷创造美丽。但你是否会想到,挑着两边不等重的木桶,该有多么的艰难。作为教师,如果我们也发现了学生的缺陷,能否像挑水工那样用我们的智慧和坚韧使学生的缺陷转化为美丽?如果我们这样去做,必然会遇到挑水工那样的艰难,我们是否能挺得过来?

这个故事给我们太多的启示。我只是想,在这个提倡“以人为本”、“教育为本”的年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换一个角度,也就是转换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会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事业;换一把尺子,也就是反思我们过去的很多程式化的标准,我们会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我们会多发现许多人才;换一个方法,考虑如何“为有缺陷的木桶撒下花种”,我们会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师工作,会重新设计我们的职业生涯。

呵呵

望采纳

谢谢

农夫与木桶的故事写议论文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三个小和尚挑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活泼机灵的小和尚,穿着红色的袍子他路过一座大山时,看到山顶上有座庙,他想去探个究竟。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了上去,他看到里面没有人,只看到有一个观音菩萨像,她手里的花已经枯萎了,勤劳的小和尚挑着担子,提着水桶下山取水去了,他把水桶里装的满满的,回到庙中,他把菩萨的瓶子里倒上了水,菩萨的花在瓶子里又成长起来了,小和尚和菩萨笑了。

有两个和尚也经过了这里,有一个和尚高,有一个和尚胖,那个胖和尚说:‘我去洗个澡,你先走吧!我去河边洗个澡。’说完就奔向河边了。

那个高和尚也经过了这里,他看到山上有一座庙,他爬了上去,他遇见了那个小和尚,和小和尚一起储存水,打扫寺庙,弄得干干净净,菩萨笑了。

那个胖和尚 *** 了鞋和衣服,在河里痛快地洗了澡,然后就走水路找高和尚的了。他看到山上有一座庙,像前去拜访。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他看到两个和尚在那里,他还看到水缸里有一大缸水,他渴得要命,一口气把一大缸水喝了,他们两个也很渴,就把菩萨的瓶子里的水和掉了, 然后,他们一个挑水的都没有了。

过了一阵时间,他们太饿了,他们从口袋里掏出鸡腿和馒头吃了起来,他们吃的时候噎着了,然后飞快的往山下跑,喝足了水,就回去敲木鱼去了。

一只老鼠把蜡烛退倒了,把房子燃烧了,他们来来回回,有水灭火,终于灭了火,他们以后齐心协力,终于过上了平平安安的日子。

我希望小朋友不要学习这三个和尚,做一个勤劳的人。

粪桶水桶和木桶,这个故事太强了.这个故事怎么写感想

粪桶水桶和木桶故事感想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想法内就有什么样的生容活。我也在想:这是什么东西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么?是人们的思想意识的作用,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本身就存在着偏见,还是我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用有色的眼光去看无色的世界,看法全变了,也许这就是人们的傲慢与偏见。

同样是木桶,境遇却因为里面装的什么东西而改变,况且受到人们的“待遇”也迥然不同。这也跟我们常说一个人,他所学的知识和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在社会上或许是在工作岗位上地位和荣誉,也决定着你收入的高低和你生活质量的高低,也就是说你这个人的知识、内涵、修养等,或许说你这只“桶”里面装着的是什么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你的前途和命运。譬如:如果说你心里面装着的是国家、是企业,那你这只“桶”的容量是很大的,如果说你心里装着的是自己的私利、自己的得失,那你这只“桶”的容量是很小的。

克雷洛夫寓言中一个木桶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你好!

《一个木桶》的寓言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把木桶借给朋友使用,三天以后木桶如期归还,主人用它运水,可是,木桶里烧酒气味冲天。烧酒已把木桶浸透。主人把木桶整治了一年,用汽蒸,用风吹,都是枉然。无论用它装上什么东西,总有烧酒的气味发散。最后主人无可奈何,把水桶丢弃在一边。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不讲诚信的人木桶不能借出。

祝你生活愉快!

斯威夫特的一只木桶的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桶的故事》是一部意义深远的杰出的讽刺作品。斯威夫特把矛头指向教会,通过三兄弟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讽刺了天主教会、英国国教和喀尔文教派(英国清教徒)自认为是基督教的正宗,遵照《圣经》行事,事实上却阳奉阳违。

同时作品对当时贫乏的学术、浅薄的文学批评和社会恶习也予以了抨击。《桶的故事》是英国启蒙主义者批评教会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斯威夫特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5)木桶的故事扩展阅读

相似的桶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家,生活比较贫穷,主要的生活来源是靠每天洗刷水桶来赚钱养活一家。

有一天,家里还在上学的孩子,把当天所积累下的桶都刷的干干净净,放在一大片空旷的地上。孩子很高兴,回家后把今天所做的工作告诉了爸爸,爸爸也给了他奖励。

第二天,早晨天刚刚亮,孩子就起了床,准备去收拾晾干的桶。可是,他到了那片地上,看见满地的桶,被风吹的东倒西歪,让孩子大吃一惊。本来愉快的心情,一下子变得低落下来。这时,爸爸从后面走过来,用他那宽厚的手,安慰着孩子。

对孩子说:“孩子,你看,什么事情都是很难预料的,有些事不会按照你的想法来实现的,既然这样,看看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状况。”孩子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爸爸。爸爸笑了笑,走到一个水桶附近,告诉他的孩子,说:“你去拿些水来。”

孩子照着爸爸的话去做了,拿来了一些水。爸爸把水倒在了那只空着的桶里,一直把水倒得快满了的位置。爸爸把孩子叫到跟前说:“来,孩子,你用力去推动它。”孩子用了很大的力量去推那只装着水的桶,却没把桶推倒。这时,爸爸对孩子说:“看看,这样,风就不会把它吹倒了。”

孩子好像领悟了一些道理。爸爸对孩子说:“我们不能改变风的力量,也不能改变刮风的时间,但是我们能改变桶,让它变得结实、坚固、稳重。

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主导实物的变化和事情的发展,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让自己能更好的适应它们的变化。”孩子笑了,有回到了从前那天真、活泼的笑脸。

一个木桶的故事的简介

儿歌名称:木桶的故事

版本:儿童歌曲

种类:中文儿歌

适合年龄:1-6岁的宝宝

演唱:宿雨涵

作词:郑兴文

作曲:曹贤邦

编曲:曹贤邦

一只小木桶呀由许多木板组成

能装多少水决定在最短的木板中

最长的木板是我的梦

最短的木板是我的痛

木桶呀木桶

我渴望整齐的木板

围成一个圆

水满桶就重

木桶的故事

与我们的生活相同

经历了多少事

停留在自己的短处中

拥有了优点我会从容

改正了缺点我更激动

我渴望整齐的木板

围成了一个圆

水满桶就重

拥有了优点我会从容

改正了缺点我更激动

我渴望整齐的木板

围成了一个圆

水满桶就重

拥有了优点我会从容

改正了缺点我更激动

我渴望整齐的木板

围成了一个圆

水满了桶就重

水满了桶就重

水满了桶就重

木桶效应的案例

一个企业要想成为一个结实耐用的木桶,首先要想方设法提高所有板子的长度。只有让所有的板子都维持“足够高”的高度,才能充分体现团队精神,完全发挥团队作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年代,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只要组织里有一个员工的能力很弱,就足以影响整个组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要想提高每一个员工的竞争力,并将他们的力量有效地凝聚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企业培训是一项有意义而又实实在在的工作,许多著名企业都很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根据权威的IDC公司预计,在美国,到2005年企业花在职工培训的费用总额将达到114亿美元,而被誉为美国“最佳管理者”的GE公司总裁麦克尼尔宣称,GE每年的员工培训费用就达5亿美元,并且将成倍增长。惠普公司内部有一项关于管理规范的教育项目,仅仅是这一个培训项目,研究经费每年就高达数百万美元。他们不仅研究教育内容,而且还研究哪一种教育方式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

员工培训实质上就是通过培训来增大这一个个“木桶”的容量,增强企业的总体实力。而要想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除了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外,更要注重对“短木板”--非明星员工的开发。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往往更注重对“明星员工”的利用,而忽视对一般员工的利用和开发。如果企业将过多的精力关注于“明星员工”,而忽略了占公司多数的一般员工,会打击团队士气,从而使“明星员工”的才能与团队合作两者间失去平衡。而且实践证明,超级明星很难服从团队的决定。明星之所以是明星,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的起点不同,他们需要的是不断提高标准,挑战自己。所以,虽然“明星员工”的光芒很容易看见,但占公司人数绝大多数的非明星员工也需要鼓励。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非明星员工”激励得好,效果可以大大胜过对“明星员工”的激励。

有一个华讯公司员工,由于与主管的关系不太好,工作时的一些想法不能被肯定,从而忧心忡忡、兴致不高。刚巧,摩托罗拉公司需要从华讯借调一名技术人员去协助他们搞市场服务。于是,华讯的总经理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派这位员工去。这位员工很高兴,觉得有了一个施展自己拳脚的机会。去之前,总经理只对那位员工简单交待了几句:“出去工作,既代表公司,也代表我们个人。怎样做,不用我教。如果觉得顶不住了,打个电话回来。”

一个月后,摩托罗拉公司打来电话:“你派出的兵还真棒!”“我还有更好的呢!”华讯的总经理在不忘推销公司的同时,着实松了一口气。这位员工回来后,部门主管也对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增添了自信。后来,这位员工对华讯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华讯的例子表明,注意对“短木板”的激励,可以使“短木板”慢慢变长,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实力。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局限于个体的能力和水平,更应把所有的人融合在团队里,科学配置,好钢才能够用在刀刃上。木板的高低与否有时候不是个人问题,是组织的问题。

在家电的舞台上,百家争雄,然而海尔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跑在最前列。为什么?海尔的资本不是比别人厚,引进的国际人才也并不比别人多,人才素质不比别人高……一句话,海尔的“高木板”并不多,但人家有一个好的团队,其整体绩效不比任何“高木板”差。

所以,在加强木桶盛水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够把“高木板”和“低木板”简单地对立起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木板”,与其不分青红皂白地赶他出局,不如发挥他的长处,把他放在适合他的位置上。

用一句话概括《风中的木桶》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个暑假,我读了《给你的成长加点自信》这本书,有了不少收获。这本书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真实写照了所有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可能遇到的点点滴滴,用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向我们灌输了一个个深奥的道理,并让我们的这条路上多了一丝光明。如在《只要你想》这个故事中,儿子在牢里,老父亲无法单独完成翻耕土豆地的艰苦工作,于是写信给儿子。儿子发了封电报给老人:“看在老天爷的份上,爸爸,千万不要翻耕那块田地,我把枪埋在那里了。”第二天,十几位联邦调查局探员和当地警察局的警员为了找枪,无意间为老人翻了地,却仍没有找到枪。儿子就这样帮了老人一个大忙。这个故事中,儿子有些小小的狡猾,但他的这种狡猾是出于对父亲真正的孝心,但又因现实所迫,而生出的一种智慧,真是令人唏嘘不已,非常感动。思想,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源动力,只有真诚地想了才会真诚地去付诸行动。

求乔纳森. 斯威夫特《桶的故事》

桶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家,生活比较贫穷,主要的生活来源是靠每天洗刷水桶来赚钱养活一家。

有一天,家里还在上学的孩子,把当天所积累下的桶都刷的干干净净,放在一大片空旷的地上。孩子很高兴,回家后把今天所做的工作告诉了爸爸,爸爸也给了他奖励。

第二天,早晨天刚刚亮,孩子就起了床,准备去收拾晾干的桶。可是,他到了那片地上,看见满地的桶,被风吹的东倒西歪,让孩子大吃一惊。本来愉快的心情,一下子变得低落下来。这时,爸爸从后面走过来,用他那宽厚的手,安慰着孩子。对孩子说:“孩子,你看,什么事情都是很难预料的,有些事不会按照你的想法来实现的,既然这样,看看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状况。”孩子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爸爸。爸爸笑了笑,走到一个水桶附近,告诉他的孩子,说:“你去拿些水来。”

孩子照着爸爸的话去做了,拿来了一些水。爸爸把水倒在了那只空着的桶里,一直把水倒得快满了的位置。爸爸把孩子叫到跟前说:“来,孩子,你用力去推动它。”孩子用了很大的力量去推那只装着水的桶,却没把桶推倒。这时,爸爸对孩子说:“看看,这样,风就不会把它吹倒了。”

孩子好像领悟了一些道理。爸爸对孩子说:“我们不能改变风的力量,也不能改变刮风的时间,但是我们能改变桶,让它变得结实、坚固、稳重。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主导实物的变化和事情的发展,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让自己能更好的适应它们的变化。”孩子笑了,有回到了从前那天真、活泼的笑脸。

木桶理论的故事

木桶是由一个一个木板围成,故最短的那个木板决定了木桶最多装多少水。它告诉我们,人的缺点往往会成为一个致命缺陷,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当然,怪才也是一直发展方式,走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