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仲马的茶花女是谁

小仲马笔下茶花女原型之墓

在历史上,有关著名青楼女子的故事,可谓举不胜举。如我国就有杭州的苏小小,南京的李香君等。而在法国,就要数茶花女了。

茶花女,出身在诺曼底的一个贫农家庭。她父亲曾是一个跑江湖的术士,酗酒,打老婆。她母亲因不堪虐待,早故。12岁的她跟着一个卖艺老头四处流浪。后来,她只身来到花花世界的巴黎,经过一段艰难的岁月,靠她的天性聪颖,凭着自己的美貌,逐渐放荡沉沦,不久便成为红粉世界里的一颗新星。达官贵人,豪门富商,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这时,她觉得自己的名字太土气,便改名为“玛丽”,为了显示有贵族气派,又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了个“迪”,于是,玛丽·迪普莱希,就成了当年巴黎交际界红极一时的“女王”。

玛丽生性偏爱茶花,每逢外出,随身必带茶花,其颜色时红时白。据说,这是她暗示客人的信号:红色表示这一天不能接待客人;白色则意味欢迎来访。或许这正是“茶花女”得名的由来。

然而,茶花女正当春风得意之时,却患上了肺结核病。不久,便于1847年香销玉殒,终年仅23岁。她一生短促、凄美,红颜薄命,让人哀叹。茶花女无亲无戚,她死后,是两个旧情人为她操办了简单的后事。

茶花女的墓,位于巴黎东北角的蒙马特尔公墓区内。公墓是社会的缩影,有豪门大宅,也有平民小区。茶花女出身贫苦,身后萧条,她的墓自然坐落在平民小区——偏僻的第15墓区。

茶花女的墓为石筑,形制颇高。两侧刻写着她的真名实姓:“阿尔封西娜·普莱西(1824.1.19-1847.2.3)长眠于此”。茶花女虽无亲属,可她的墓前,一年四季却不断有各种各样的花摆在那儿。这是世界各地游客从四面八方给她带来的心意。

茶花女能受此“殊荣”,当然应该感谢法国作家小仲马。

小仲马认识玛丽是在1844年9月,两人相见后,互为对方的气质所吸引。此后,两人时常交往,成为知己。当年,他俩都是20岁,小仲马对她并非逢场作戏,而是真爱上了她。小仲马能给予她的当然不是金钱,而是温存和体贴。至于玛丽是否真的也爱上了小仲马,对于身处风月场漩涡的玛丽来说,恐怕很难说清。后来,玛丽沾上了赌瘾,又常在赌场大把输钱,加上她无节制地饮酒,常年激动和失眠,在交际场上养成的那些坏习惯,也难以改掉等,这一切都促使小仲马不得不忍痛与她分手。

离开玛丽后的小仲马,随父亲去了北非,在阿尔及利亚待了一年多,又回到了巴黎。这时,茶花女已去世一个星期,人去楼空,别人正在拍卖她的遗物还债。小仲马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他重访当年和茶花女度假的乡村,昔日的回忆涌上心头,他闭门写作,一气呵成写出《茶花女》。

1848年,小仲马倾情写就的长篇小说《茶花女》,一经在巴黎出版,就轰动了整个法国社会。1852年,小仲马的歌剧《茶花女》又被搬上了舞台。从此,茶花女的悲情故事几乎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这部史诗般的悲剧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在人世间传播蔓延,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