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究竟带来多大的影响力?
正在热映的美国大片《2012》据说享受了引进片中从来没有的“不剪一刀”的待遇。 这部耗资巨大的灾难片虽说气势磅礴、场面宏伟,故事却单薄得很,其情节和科学依据更是漏洞百出。好在好莱坞大片一贯如此,影迷们似乎对此也并不苛求——电影嘛,不过是一次性消费品,就像吃了顿快餐,难道你还要回味它不成? 以前的大部分好莱坞大片引起中国观众和媒体关注的,往往只是在娱乐或者文艺的范畴内,《2012》则不同。其剧情虽然老套——世界面临灾难,美国带领世界拯救人类——却难得地出现了中国的身影,拯救计划最终是在中国的努力下才得以实现。 印象中,这好像是好莱坞电影中现代中国元素出现得最正面的一次了。此前,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电影,大多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现代中国出现在美国电影,尤其是大制作的美国电影中,并不多,有的也往往是不那么令中国人愉快。 这次则不同。青藏高原深处,巨大的方舟基地令人印象深刻,不管电影的虚构成分有多少,相信在这一刻,中国观众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点点得意吧!尤其是那句台词:“我们的选择正确,这样的工程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 对于好莱坞的这次选择,有评论认为是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所致。是吗?也许。但肯定不是主要方面。要知道,到目前为止,该片全球折合约11亿人民币的票房中,中国市场只占不到十分之一,而当年一点中国元素都没有的《泰坦尼克号》在中国获得的票房则多得多。 所以,更主要的应该是中国逐步扩大的影响力的自然折射。且不说各媒体都广泛报道的片中抗震救灾的真实场景,就说那巨大的方舟工程,其中就未必没有鸟巢、T3的影子。在中国连续成为世界主角的时候,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如果继续漠视于此,那才是不正常的。 美国文化是西方商业文化发展到极致的产物,其在利益面前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其他许多文化所不及的。当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全球许多国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时,好莱坞跟跟风,拍一下中国的马屁也正常。 但是,一部通俗电影中的东西,还是不能太当真。从某种程度来说,《2012》中的中国元素,与我们奥运期间经历的众多风波有着类似功用。这表明,世界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注意中国,而在这种全方位的碰撞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声音,逐渐成熟的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冷静积极地去对待各种声音,既不必为几句好话沾沾自喜,也不必为几句恶言恼羞成怒。 眼下,上至美国总统,下至好莱坞大片,对中国的重视都是空前的。美国人虽然做事过分直接,但对中国实力的承认是全球性的。而也只有强者才能得到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