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起源与我国哪个省份呢?

布袋戏起源于我国的福建省。

布袋戏源于明末清初,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起源于17世纪。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布袋戏的发展情况:

布袋戏自从清代发展以来,日趋普遍,尤以泉州、漳州一带为甚,无论戏偶、戏曲、戏台都自成一格,艺师辈出,将原本的江湖小艺,蜕变为老少皆宜、雅俗***赏的民间娱乐。直至十九世纪中期,布袋戏在福建一带蓬勃发展,戏班的组成也渐由个人转为师徒相承。

此间,有不少福建艺师或自台湾前来习艺的艺师返台,将掌中戏流传到台湾,广受民间欢迎。自此,布袋戏更加发达,演出形式更为丰富,直至今日,依然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偶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布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