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志的意思

格物致知的解释

谓 研究 事物原理而获得 知识 。为 中国 古代认识论的 重要 命题 之一 。语出 《礼记·大学》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 。” 郑玄 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朱子语类》 卷十四:“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诚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致知 有所 未尽,便是知得这 明德 未分明。” 明 王守仁 《传习录》 卷上:“ 《大学》 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箇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 清 颜元 《 四书 正误·大学》 :“ 李植秀 问‘格物致知’。予曰:‘知无体,以物为体……故曰: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郭沫若 《中国古代 社会 研究》 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所以根本要看重 理智 ,而出发便在研究 自然 (‘格物致知’)。”

词语分解

格物的解释 ∶穷究事物的 道理 格物致知 ∶纠正人的行为详细解释.推究事物之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宋 苏轼 《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 文 武 宪邦。” 明 王鏊 致知的解释 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 不同 解释。 汉 郑玄 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 宋 朱熹 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