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饮酒诗有哪些

陶渊明的饮酒诗有哪些如下:

1、衰荣无定在,彼此更***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翻译:衰落与荣盛没有定准,双方不断变更,相互转化。邵平晚年因为贫穷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哪里还有当年东陵侯的样子了。寒来暑往有更替变化,人生的道理或规律常常便是这样。通达事理的人会明白理之所在,我将隐居独处不再怀疑。快快地给我来杯酒,从早到晚拿着它痛快畅饮。

赏析:既已参透天道与人道,故不以一己之穷达为意,而能安贫守拙,躬耕自乐。此诗语调平静、通达、自信。

2、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觳至,零落同草莽。

翻译: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见面之后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田里的桑麻已经渐渐长高,我们种的土地面积也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赏析: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诗人久在樊笼"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诗句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片自得之意,那正是摆脱了官场的机巧,清除了尘俗的应酬复得返自然"之后的深切感受。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忘了怎样表达。

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身处恶劣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关于饮酒东晋陶渊明古诗相关如下:

饮酒·幽兰生前庭,是陶渊明的作品。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

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