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创造了什么样的书法?

王献之生于344年,字子敬,小字官奴,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他祖籍山东临沂琅琊,生于会稽,就是后来的浙江绍兴,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

王献之7岁开始在父亲王羲之的亲自传授下开始学习书法,他同时兼修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的草书,使得书法在短短的几年内突飞猛进,从小就在文人墨客之中有很大的名声。

王献之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不仅承继父风,而且能超越创新,特别是他创造的“破体”,即“大令体”,简直别树一帜。所谓破体,就是打破楷书、草书的界限,但又不是正统的“行书”,偏于草的为行草,偏于楷的为行楷。

这种行草或者行楷的字体,既有楷书的工稳,又有草书的流畅,书者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亦可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书者留有极大回旋余地。王献之曾写下承继父亲书法风格的著名书法《洛神赋》。王献之同时还创造了草书里的“一笔书”,这是他书法方面的又一大贡献。张芝为草圣,使草书成为书法艺术领域里最富表现力的书体。

张芝后,王羲之完成章草至今草的嬗变,使草书再展了新姿。王献之继承父亲风格,将今草再推进一层,创造了草书里的“一笔书”,其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了一种雄姿英发和风华朴茂之姿,令人耳目一新。代表作《中秋帖》和《十二月帖》。

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在书法艺术上各有千秋,王羲之以真行为显,王献之以行草为能,所以不能以一种书体品评谁优谁劣。王献之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站在中秋明月下,手提毛笔,闻着空气中的淡淡墨香,感觉到自己的精气神已经达到了顶点,右手下按,手中毛笔刷刷点点,他在纸上写道: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