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哲战役
绍兴十年(1140)七月底,随着岳家军的调动,中原乃至淮东的抗金战争已经结束。金军总司令兀术于这年秋冬在燕京会见了熙宗皇帝,然后回到开封府,开始查收粮草,调动兵马,准备以重兵进犯淮西。
宋朝淮西有三支军队:八万张军,三万杨沂中,两万刘琨。部队虽多,但战斗力不强。
从1140年底,金军逐渐从开封南移。绍兴十一年(1141),正月中旬,兀术、韩畅等兵渡淝水,攻取寿春,二月三日入泸州。
南宋朝廷得知金军已经到了泸州边境,赶紧上书岳飞,命令岳家军前往江州协助作战,让金军腹背受敌。
同时,岳飞还建议朝廷利用金军主力入侵淮西的机会,再次进攻中原,攻占汴京和洛阳,以迫使金军回援,从而缓解淮西战局。
岳飞预料到宋高宗不会接受这一方针,于是在当天又提出了另一个中间方针,建议在去救援淮西时,沿河向东,再从江州北上,从周琦、黄州渡河,以奇袭敌翼,取得更好的战果。天皇真的批准了中国战略。
金军南侵时,张浚在杭州率领一支飞行侦察队。朝廷催促张浚率军渡河迎击金军,命刘琨率军防守泸州。
泸州守军只有2000人。经过一次巡逻,刘琨认为已经不可能守城,决定从关市古南撤出。
然而,当他们到达东莞时,金军已经占领了泸州,并掠夺了武威军队和贺州。就在这关键时刻,张军、王德领兵渡江,先后收复含山、潮县、全椒、昭关。
次年正月,金帅洪雁宗弼乘宋军南撤之机,率骑兵索赔65438+万,再次进攻南宋,渡过淮河,破寿春(今安徽寿县),驱车南下。面对金军的进攻,宋廷催促大将刘琨、杨沂中、张浚领兵渡江作战。
正月中旬,刘先从太平府(今安徽当涂)渡河;后来大军到了庐州(今合肥),见城内百姓逃散,兵力薄弱,难以坚守,便从东关(今安徽含山西南)撤退,依危扎营,以钳制金军。
金军进军庐州,宗弼派大将韩畅等继续南下,攻下含山、贺州(今安徽县)等地。
二月初,1442,张浚、先后渡江,击败金军,与周会师。随后,刘、杨、张三军分兵进攻,收复清溪(今安徽含山西南)、含山等地,金军大败。
石梁河(今高哲河)以东的高哲地势平坦,利于骑兵作战。金军主力在高哲集结。大雨滂沱,河水暴涨,金军摧毁了桥梁以阻止宋军前进。
2月17日,刘带领他的部队到河东,当他看到河只有二十英尺宽,他命令他的士兵建一座桥。第二天,的各部聚集,刘和他的将军分成三个军队,准备攻击。金军分为左右两翼,两侧为道路。杨沂中从上游入侵渡河,不利于进攻。
此时,张君步勇敢的骑上了王德见金军的右翼,也就是侵桥猛攻,趁着金军阵势的混乱,大喊杀来。金军插着“绑匪马”的翅膀。
杨沂中命令一万多名士兵手持长斧,砍杀并折断了“绑匪马”。金军在高哲西北的紫金山大败而逃,后在店埠(今安徽肥东一带)与宋军激战,疲惫而逃。宋军收复了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