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六十年不选院士,不发论文,到底有什么更重要的事业
他六十年不选院士,不发论文,到底有什么更重要的事业
他不是院士,也没有丰硕的科研成果,却被称为中国量子力学界最著名的老师之一。
他来自南方,却离开家乡支援西北60年,坚韧奉献,人称“西北胡杨”。
他在中国量子力学领域有多出名?有人说,他跟复旦的周世勋、北大的曾谨言合称“中国量子力学三剑客”。
他生前,不管是不是上过他的课,兰州大学的学生们都尊称他为“钱先生”。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西北,献给了学生和量子力学。主编的《量子力学》和《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是该领域最重要的教学及学习材料。先生2014年4月去世,1月还在给学生上课。直到他去世之前的最后一刻,他谈论的都是量子力学和上课的问题。
但是,现在知道钱伯初这个名字的人越来越少了。
钱伯初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随全国院系调整进入北大,1953年攻读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核物理专家杨立铭先生。
1956年北大硕士毕业后留校半年。他自1957年支援西北到兰州大学讲授量子力学课程,到他2014年去世,82岁人生里竟有将近60载奉献给了大西北。
更难能可贵的是,钱伯初先生放弃了能给他带来更多名利的科研,一心钻到教学上,穷尽心智想把科研做好。
做课题、发文章、选院士,这些对于一般科研工作者来说的重要工作,他完全不放在心上。
在这位物理学家看来,“重科研,轻教学”的观点相当大程度地压抑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延缓了课程内容的改革更新。所以他自愿放弃科研,专心物理教学。
先生曾说,上课于他是一种乐趣,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去上课,讲着讲着,就能讲出一个比教科书上好的方法。
“钱先生可惜了!钱先生是全国的量子力学权威,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把量子力学教好。专门搞好教学,不搞科研,把毕生的精力统统放在量子力学上,这不简单。”他昔日的系主任、物理学家、已经过世的段一士教授评价说。
钱伯初有一句名言:“我经常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让量子力学在我的手上老化。”
在兰大教量子力学将近60年,但钱伯初竟然常讲常新,总是有新的方法和内容教给大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地处西北落后地区的兰州大学开始持续性的流失人才。历史悠久、学术声名显赫的兰州大学,甚至出现过某一学科人才断档的局面。群英荟萃的兰州大学被网友评为“最委屈大学”。
用时任校长李发伸的话来说就是,?在过去10年,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曾经排名全国前列的兰州大学,在各大大学排行榜上开始一落再落。
老师的流失就意味着许多门课没人上,钱伯初只好扮演“消防队员”的角色——每逢一门课缺人,他就第一个顶上去。
力学、热学、电磁学、量子力学……任教以来,钱先生几乎讲授过所有的物理基础课程。
兰大就有学生说:“说起来这也是兰大的悲哀,偌大一个百年名校,基础课没人上,还要一个年逾七旬的老爷子顶上去”。
2001年后兰州大学在离兰州市区47公里,距离最近的县城13公里的榆中县设立了新校区,把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放在这座大山之中的校区里。老师们常常为了给学生上课不得不起早贪黑的赶校车。当时已经年逾七旬的钱老师还为赶校车摔过跤。
有的时候课程被安排在了榆中校区教学楼的最高层,钱先生却从来不坐电梯,上下于6层的楼梯上,总是被学生围满问各种问题,但从不让学生帮忙拿包的。
钱先生是很知名的学者,后来也曾被西安交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些知名学校请去做客座教授,他那些早已成为知名学者的同学、朋友说你为什么不搬出兰州,何必受这份罪呢?钱伯初先生总是说“我教书,我快乐”,坚决不肯搬出兰州。
钱伯初先生在课堂上的风采,只有听过他课的学生才能领略。
兰大物理学院的很多教授,都领略过钱先生讲台上的风采。钱先生四季穿同一款式的衣服,只是冬天会多顶小帽子。钱先生的课讲得清晰、有条理,板书工整,“经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
钱先生的课堂,向来都是要提前占座位的。去迟了,便只能坐在过道里。在兰大物理学院,不少人都有逃课听钱先生讲课的经历。
“坐在第一排,感觉不一样,先生的声音很洪亮,仿佛是在给我一个人讲似的。”一位年轻老师回忆说。
只要年轻人向他请教学问,钱先生从不吝惜时间。不管是课前课后,总有人在楼道里追着钱老问问题。有位女老师在往返校区的校车上遇到了钱伯初,两人便从电动力学、高斯定理再到教学方法,一直聊到下车。
“只要可以,我想在讲台上讲到80岁,还是讲我的基础课”,先生曾在兰州大学“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颁奖礼上如是说。这句话,先生说到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