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为何要申遗?

面积4.5万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通过申遗,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可可西里的保护,唤起更多人关心和参与。2014年青海省正式启动藏羚羊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

可可西里既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又有尚未为世人所熟知的独特自然景观,更是独有的珍稀和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符合“申遗”条件。

可可西里藏语意为“昆仑雪山之地”,也是“千湖之地”。

可可西里野生动物很多,最有名的当属藏羚羊,它们是“可可西里的骄傲”。每年5、6月份,藏羚羊会跋涉几百公里,来到可可西里卓乃湖等地产仔,8月份以后,它们又浩浩荡荡地离开,返回各自栖息地,最多时曾有20万只高原精灵生活在可可西里。

目前,中国境内有五十多处世界文化(自然)遗址和自然景观。素有“中华水塔”之誉的青海,是全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却没有一处入列。申遗的过程,是对可可西里进一步深化保护的过程,可以唤起更多人的关心和参与。这也是青海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体现和有力措施。

2017年7月7日下午,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