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的部首和结构

疆的部首是弓。结构是左右结构。

疆,汉语一级字,读作疆(jiāng或qiáng),本义指田界。会意字。本作畕,从二田会意。后分两路发展:一路是两个“田”字上中下有三条横线,当为羡画。此种写法有作者,当为讹体。

另一路是两个田的旁边加弓,弓是丈量田地的用具,表示划定田界需要丈量。后一种写法也有不同异体,有的在两田之间没有羡画,有的则有羡画,而且可多可少,其中多为上中下三画者,与《说文·弓部》训弓有力之彊为同形字。

春秋战国时期,又加意符土或阜,使与土地有关的意思更加明显。从阜者仅偶见,从土者则发展至今。其中土的位置颇不固定,或在弓之下,或在畺之下,隶变后,土移到了弓的左下角,才最后定型。

畺的本义是田界。《说文》:畺,界也。《周礼·春官·肆师》:与祝侯禳于畺及郊。《国语·周语上》:恪恭于农,修其疆畔,日服其鎛,不解于时。引申为国界、边界、边际、止境、疆土、疆域等。通彊,强盛。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良切,音姜。《说文》本作畺,界也。《易·坤卦》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书·泰誓》我武惟扬,侵于之疆。《诗·小雅》万寿无疆。《笺》疆,竟界也。《左传·桓十七年》夏,及齐师战於奚,疆事也。《注》争疆界也。

又《诗·大雅》乃疆乃理。《朱注》疆谓画其大界。《左传·宣八年》楚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注》正其界也。又官名。《周礼·夏官》掌疆。《疏》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又《集韵》或作彊。《贾谊·新书》衞侯名辟彊。辟彊,天子之事也。诸侯弗得用,衞侯更名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