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王石当贵族,田朴珺是怎么上头条的?

1

不得不承认田朴珺比绝大多数人有向上爬的动力,毕竟“底儿潮”,起点低。加上她人长得颇具几分姿色,又学过表演,在社交场合把自己装扮成一位名流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引得一些浮夸子弟,天天在她裙边转悠。

外表的光鲜亮丽,怎么能躲过著名导演王晶的火眼金睛?

王导出来拍片子的时候,田朴珺还没出生。王导轻松拆穿了她的伪装,并告诉她自己捧红过很多女星,无论是邱淑贞还是舒淇,都在他的调教下成功转型,结合邱淑贞《赤裸羔羊》的经验来看,想要出名的第一步还是要敢脱。

田朴珺深以为然。

于是,后来在《韩城攻略》电影的剧照中,有一幅流传甚广——在凛冽的冬风中,别人都包得跟粽子一样,只有田朴珺穿着一件薄薄的低胸装,蹭在梁朝伟旁边。不要小看这个动作,早在互联网风靡之前,她就懂得如何利用大佬“蹭流量”,把自己放在和舒淇平起平坐的位置。

为了能成名,田朴珺真的很拼。

在陈可辛的《三更2》中,田朴珺干脆“真枪实弹”,与梁家辉来了一场“一脱到底”的床戏。跟逃到鲁镇的祥林嫂一样,在香港的田朴珺真的很努力。

祥林嫂为了让鲁镇的人接受她,特意捐了根门槛,田朴珺则挤破了头,结交三教九流为了能获得更好的资源操碎了心。

舒淇说,她会用自己的努力,把曾经脱下的衣服一件件穿回去。而在香港“脱了”多年的田朴珺依然没红,娱乐圈连穿回衣服的资格都没给她,就让她光溜溜地回到了大陆。

2

走上星光大道,成为影视名流不成了,那就只能想想别的办法。

俗话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只要能嫁入豪门,田朴珺还是有机会的,有机会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命运。但在香港,田朴珺的“脱星”形象已被王晶搞得路人皆知,想要学邱淑贞又没那个名气,没有豪门愿意接受她。

万般无奈下,2006年,田朴珺回到了大陆,报名读了长江商学院的EMBA培训。要知道,能花个几十万上EMBA的人,肯定不是奔着学习来的,绝大多数人是奔着结交人脉来的。

田朴珺曾做过一段时间房产投资,他先是认识了地产圈大佬冯仑。冯仑好交朋友,颇有些山东及时雨的味道,功成名就之外虽然非常喜欢攒局玩,但是冯仑早已经结婚生子,婚姻美满。

偏偏冯仑有个好朋友叫王石。

作为地产界的大佬,王石表面上风光无限,从早年的征战商海,到在华南开辟战场,王石功成名就,他靠着那套独创的管理团队理论,就足以做只管战略层面的甩手掌柜。

高处不胜寒之外,王石就没事爬爬山,钓钓鱼,学学帆船,毕竟房地产赚钱太容易。可寄情山水的王石还有一段令人难以启齿的隐情。

王石的老婆太强势了,他的老丈人背景深厚,严肃的家庭气氛让他在外界一呼百应的成功人士非常难受。

1999年,48岁的王石登上了第一座雪山,玉珠山,之后王石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先后爬上了20多座雪山。值得一提的是,《攀登者》的英雄登山队员要征服的中国第一高峰,王石也没落下。

2003年5月,王石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一年他已经52岁了。

古语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或许只有外出登山旅游时,他才能找回自我。顺带着,王石还成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言人。王石曾说:登山者往往是因为不满现状,通过登山寻求某种心灵上的解脱。

那么除了登山之外,王石还想要别的解脱方式吗?

2008年,在与冯仑的一次“商务”旅行中,王石结识田朴珺,细聊之下,虽然年龄差了30岁,但“***同语言”还很多:都是EMBA的同学,都对房地产有兴趣。

2011年,两人在多次旅行中建立了稳固的“友谊”。为了更方便见面,60岁的王石干脆去美国游学了,又特意把田朴珺安排去美国学习。两人相距的距离不过4个小时的车程。

对这对互有情谊的人来说,美利坚的土地充满了自由的气息,空气都是甜的。

在美国,王石一连五天约田朴珺吃饭。为了测试田朴珺是不是真心爱他,王石连续三次都忘了带钱在身上。

棋高一着的田朴珺一言不发,把饭钱结了。第三次付钱时,她还故意向王石发火:“你太没诚意了!”向王石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再不确认两人关系,靠这种小套路来确定她的心,那两人只有分手。

想钓到大鱼,要的不仅是技术,还得有充足的耐心。

总有那么一天,鱼儿会自己按捺不住的。

没过多久,王石的情感再也压制不住,两人在美国私定了终身。

之后,故事的发展如同“灰姑娘”一般。田朴珺渐渐淡出了影视圈,心猿意马地拍了几部电视剧后基本息影,开始在王石的帮助下转型做地产生意,把在香港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了起来。

3

2015年,经过7年“爱情长跑”后,王石终于休了糟糠之妻,娶了小自己30岁的田朴珺。田朴珺终于从“小三”华丽转身成了王太太。

当王太太自然要有新的形象。香港往事大可用“独立女性”来解释,把自己塑造成具有拼搏精神的当代独立女性,“年轻人就该尝试不同的人生经历”等等。只是这些经历未免有些处心积虑、不择手段。

回想起舒淇的那句“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把曾经脱下的衣服一件件穿起来”的话,田朴珺不禁鼻头一酸,感同身受:只要自己成功了,说什么都是对的。不信看看“创业教父”马云,随便讲句话都能成为新闻热点。

香港的“祥林嫂”想做大陆的“贵妇人”了。

于是,一篇名为《三代人才能培养一个贵族》的文章横空出世,王太太不仅要穿衣服,还要当贵妇。她搞了一个贵族培训学校,要为“劣根性”的中国人培养“英式”贵族,收费只要99万。

良心价,99万能买到什么?连套万科的房子都买不起。

王太太还列举了一些英国贵族的例子:她坐在拥有400年历史的哈利波特式建筑里,周围都是贵族。她需要WiFi密码时,管家用手托着一个小银盘,就像《唐顿庄园》里的场景那样,不是直接递给你,而是把银盘非常优雅地转到我面前,银盘上放着一张折叠得非常精巧的纸片,打开来就是WiFi密码,神奇的是,管家为你服务的过程都是无声的。

首先,对于传统的英国贵族来说,艺术培养是基本的修养,能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称为“哈利波特式建筑”,果然很具有贵族精神。

其次,在充满“仪式感”的管家服务中,我们没有感觉王太太有啥贵族精神,反而感觉管家是个优雅的贵族。

王太太还说,在英国贵族不能被称作Sir,而是要尊称为Lord,如同《冰与火之歌》那样,动不动就是一句“My Lord!”

那曼联的功勋教练,著名“爵爷”弗格森为什么被称作“Sir”?他可是英国女王御封的爵士,地地道道的贵族。

从弗格森身上,外界丝毫察觉不到他和贵族有什么联系,他喜欢嚼口香糖,抖腿,在球员踢得不好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破口大骂,被贝克汉姆称作“吹风机”一样的男人。

贵族在英国原本就是个荣誉头衔,授给有特殊贡献的人。

当年,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打赢二战,王室准备授予他“伦敦公爵”的头衔,这是个地地道道的“Lord”,但丘吉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功勋早已记在人民的心中,不需要贵族加持。

成功的王太太很需要这种身份认同,用来划清和过去的界限。虽然,外表能从“祥林嫂”变成王太太,但内在修养包装不了。

祥林嫂的儿子被野兽叼走后,她逢人就说自己如何如何惨,搞得邻居都拿她当个神经病。王太太见人就说贵族精神如何如何,这岂不是现代祥林嫂?

还是内心的心魔跨不过去,用“贵族”来遮盖自己“脱星”的过往。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在一个月光惨白的夜里惨死在“祝福”声中。不知道,这股月光与田朴珺退学那天教室外惨白的光像不像?

时光匆匆过去,田朴珺早就不是那个小明星,而是可以上头条的“王的女人”,但是当年撮合喜事的冯仑却说过一句名言:民营企业家追女明星,公司就离死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