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会消失吗?山东和辽宁相距仅100多公里,为啥不建跨海大桥?

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在 探索 外星球 的时候,也会格外注意上面有没有水,尤其是 液态水 的存在,因为这可能直接和该星球的生命存在与否有关系。比如 在火星上,我们就发现了液态水曾经存在的痕迹 ,这已经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让我们看回地球上的海洋。因为海洋本身的广大和“喜怒无常”, 人们对于海洋充满了向往和恐惧 。尽管有无数的人类因为海洋的愤怒而失去生命,但人们终究没有放弃对于海洋的 探索 ,因为那里有着 无穷无尽的财富和知识

我们不仅可以在海中找到 各种各样的资源 ,还能够 在海中找到更多的知识 ,甚至是关于 生命本身的演化奥秘 。中国是一个面积广博国家,我们有着十分 漫长的海岸线 ,那么海洋对于我们国家的意义是什么,各片海洋又将在未来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们国家有着辽阔的海域,是一个 海洋资源丰富 的国家。我国有 “四大海域” ,但可不是像西游记里的海那样单纯以方位命名。我国的主要海域分别是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它们各自处在不同的位置,其面积和周边环境也各有不同。

其中, 南海是我们国家面积最大的海洋 ,也是世界上第三大陆缘海。东海则是一片 边缘海 ,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的 重要“渔场” ,至今都还在为我国人民提供美味的渔货。

从东海再继续往北边行进,就到达了黄海。 黄海也是一片边缘海 ,处在我国和朝鲜半岛之间,面积比南海、东海更小。黄海海水的 含盐量较低 ,这是因为有多条淡水河流注入其中,将海水的盐度冲淡了。

除此之外,淡水河流的注入也给黄海带来了 大量泥沙 ,让这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海”。在黄海更加靠近大陆的地方 和我国唯一的内海渤海相邻 ,而渤海也是 我国面积最小的海域 ,它的“前世今生”就是一部我国的 陆地变迁史 ,堪称是真正的“沧海桑田”。

渤海并不算是一片“ 历史 悠久”的海域,甚至比人类出现的 历史 还要短。这里曾经是一片陆地,在沉降的过程中变成了淡水湖,后来 在大约三百三十万年之前才逐渐开始成为海洋 ,相当“年轻”。

渤海的总容量在 1730立方公里 左右, 平均水深是18米左右 ,但在更加靠近海岸的部分水深远远达不到这个深度,甚至仅有几米深。就是这样一片面积不大的浅海,却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它有可能在未来“重蹈覆辙”,再一次消失在世界上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问题就处在中华民族的其中一条母亲河,黄河的身上。 黄河的出海口经历了多次变迁,大约从1855年开始重归渤海 ,每年向这里输送大量的泥沙。黄河的 造陆能力 在世界上的众多河流里面也算是 数一数二的 ,因此 渤海的面积也因为黄河的流入而逐渐减小

有人专门进行过计算,如果按照黄河最大的泥沙流量继续“填海”,那么 要不了几百年渤海就会完全消失了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 山东省东部和辽宁省东部就会连在一起,形成我国新的陆上领土

但这只是数十年前的数据,根据现在的发展来看,这样的事情 基本上不会发生 了。究其原因,还是黄 河的输沙量在逐年减少 ,甚至比起泥沙最多的时候 大约减少了百分之九十 。为什么曾经的“泥河”会变得越来越清澈?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 近年来黄河上的水库越来越多 ,从根本上就减少了流入渤海的水量,泥沙自然就减少了;其二是因为我国的 退耕还林还草、整治荒漠化行动 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曾经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黄河中的泥沙含量变得越来越少,因此 渤海被“填平”的速度也放缓了,我们不用再担心这片内海会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的问题。

在弄清楚了渤海未来的发展问题之后,一些人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既然渤海还会长时间存在下去, 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修建一座跨海大桥,将最近距离仅有100多公里的山东和辽宁连接起来呢? 交通无疑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而陆上交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比如我们在修建高速公路的时候,即使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也无法做到完全地直达目的地。

一般人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道理,但现实的世界中并不是事事都能够像定理本身那么简单,我们要顾及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地形地貌之外,公路连接的城镇、地区也都需要充分考虑。

但跨海大桥是不一样的。 我国的造桥技术世界领先 ,比如 港珠澳大桥 就是我们造桥工程的典范,连接了香港、澳门和珠海市,还有相当一部分是 跨海隧道 ,修建难度可想而知。渤海本身是内海,深度也并不夸张,是不是也可以修建一座跨海大桥呢?

如果我们可以直接将山东东部和辽宁东部相连,那么两个省之间的交通将会更加便利,对于经济的发展将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情。但是, 这项工程至今都还没有正式开始,只处在计划和理论的阶段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国的 基建能力 发展速度 是全世界有目***睹的,只要下定决心要修建这样一座跨海大桥,那么就会马上“热火朝天”地开始。然而,现在修建渤海湾大桥还有着诸多顾虑,所以我们迟迟没有真的开始。首先就是 难度和资金问题 了。我国虽然造桥技术强大,但毕竟 没有真的修建过长达100千米的跨海大桥 ,即使是港珠澳大桥也没有超过这个长度。

如果我们真的要在渤海湾修建大桥,那么在技术上的难度将会非常惊人。而且,这座桥预估的花费将会达到 3000亿人民币 ,这对于任何一个省市来说都是巨大的支出。

其他的跨海大桥修建可能会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渤海湾的跨海大桥却 并不是“百利无一害”的 ,华北其他的省市对此可能有所顾忌。毕竟, 跨海大桥的修建涉及到了多地的利益,而这些利益之间的平衡将会非常困难

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够做到“多赢”,一般来说 只有利益绝对大于弊端之后,我们才会投入如此之多的资源去完成这样一件事情 ,比如三峡工程的修建就是如此。因此,未来的我们可能会修建渤海湾大桥,但那会是经过多方考虑和平衡之后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家, 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 。在解决了最主要的 陆上领土的经济建设之后 ,我们逐渐开始将自己的目光放在 海洋 上。比如说在我国最广阔的南海上,我们开始了 填海造岛 ,将过去那些“不起眼”的小岛变成我国在 军事、 旅游 和自然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

将渤海“填平”的难度并不算太大,但南海可以让我们随便进行建设,渤海就困难得多了,因为这里 涉及到更多的地区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 未来的渤海并不会一直处于发展停滞状态,一样会进行适合当地情况的发展

除了针对经济建设的海洋开发之外,我们也要注意另一个问题,那就是 对于海洋的保护 。人类在进行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海洋环境问题,这是我们如今面对的最严峻的困难之一。

海洋是地球环境和生物圈的平衡关键 ,如果我们因为一时的发展就破坏了海洋,那么最后的结局也将会是人类自己吞下苦果。因此,我国现在也十分注重这一点,发展的时候充分考虑了适度的原则。

尽管 人类文明已经发展了近万年 ,但我们对于辽阔的海洋还有太多不了解的地方。 对于海洋的“发现”和 探索 ,其实也是人类总体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今后,我们必然还会为此而继续投入精力,争取在海洋中找到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让我们的 社会 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现在的一切对于海洋的影响,比如 人类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让地球气温不断升高 ,两极的冰川持续融化, 海平面也上涨了许多 。长期这样下去的话, 许多沿海城市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完全被淹没

如今的中国人已经明白了什么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对于 黄河的治理 ,对于 碳排放 的控制都反映了这种观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对于环境的态度会 对地球的总体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我们的举措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体现了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 ,我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利益就去牺牲更加长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