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毒中毒的病因是什么?

蜘蛛属节肢动物,蜘蛛纲,真蛛目,约有36000种之多,我国约3000种,大多数有毒螫及毒腺,用以捕食与自卫。

蜘蛛多居于墙角、树枝及阴暗处。蜘蛛在自然界的食性主要是捕食昆虫和小动物,除了帮助控制害虫外,还可作药用和食用。各种蜘蛛均有毒,但多数不能咬破动物皮肤,只有少数能咬伤动物,并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我国有较多蜘蛛蜇伤人畜的报道,在我国新疆、云南、内蒙、甘肃、吉林等省区发现主要是穴居狼蛛(Lycosasingorensis)、间斑寇蛛(Latrodectustredecimguttatus)又名“黑寡妇”蜘蛛两种。在我国广西、海南、云南及台湾分布的捕鸟蛛科蜘蛛亦为有毒蜘蛛,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huwena)就是其中的一种(类)。有毒蜘蛛多生活在森林、草原、荒漠、半荒漠地带,在农田、山坡也时有发现。

穴居狼蛛属蜘蛛目,狼蛛科、狼蛛属,是一种大型蜘蛛。雌蛛体长30mm左右,全身呈灰黑色或灰褐色,身体和足部密生黑、白及棕色茸毛。头胸部梨形,前部隆起,中间有黑、白相间的辐射状斑,两侧呈黄白色。腹部椭圆形,背面密布黑色小斑点,中间有黑褐色的心脏斑,后部有6对黄白色的斑点。雄蛛体长20mm左右,形状与雌蛛相似,但体色较浅,腹部明显较小。每年的5~7月为其繁殖季节,雌蛛常带小蜘蛛外出活动,此时其毒液的毒性也最强,容易伤害人畜。

间斑寇珠属蜘蛛目,球蛛科,寇珠属,是一种中型蜘蛛。雌蛛体长10~14mm,头胸部和步足紫褐色,梨状或坛状,颈沟深,中窝为一三角形或半圆形的凹坑。腹部卵圆形或倒桃形,黑褐色,密被褐色细毛,背面有3对肌痕,成熟待产母蛛腹部浑圆,膨胀如球,肌痕不明显。雄蛛体长4~5mm,腹部黑色,卵圆形,背面前缘有一弧形黄色斑,腹部腹面也有一黄色横斑。每年的7、8月份是其繁殖期,在蛛网上可见到淡棕色的球形卵袋,雌蛛在一旁守护,每受侵扰,即奋起反击。间斑寇蛛雌蛛在交配后往往有把雄蛛杀死的现象,因此有“黑寡妇”的恶名。

毒蜘蛛口内有一坚硬的上腭(又称螫肢),内连体内的毒腺,经螫肢上的腺孔分泌毒液(蛛毒),当它咬动物时即用螫肢刺破动物的皮肤,使毒腺中的毒液注入动物体内而使动物中毒。毒蛛和其他蜘蛛一样,通常是雌蛛在遭受到惊动时蜇伤人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