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谁为正统?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仍,北方地区五代相继,南方地区诸国各据一方。纷乱的政治格局之中,标识“王者所由受命也”的郊祀祭天礼却备受重视,被视为昭示政权统治正统性、合法性的重要方式。那么究竟谁为正统呢?我认为,中原五代相续为正统,而南方十国则因南唐承唐而为正统。
五代相续为正统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大致前后相继的中原王朝,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皆以汴梁为都城。五代各政权建国称帝之初往往要举行皇帝祭天之礼,着意宣示其政权统治承天受命的正统地位。例如,开平元年(907)四月朱温建国称帝后,次年正月于西都洛阳举行了声势浩大、庄严隆重的祭天之礼,意在宣示后梁承天受命、替代李唐国祚的正统形象。同年十一月,朱温再次举行南郊告谢之礼。一年间两次亲赴洛阳南郊行礼,可见篡唐国祚而建的后梁政权对亲郊祭天以宣示自身正统的重视程度。后唐以“嗣唐帝位”为主旨,以接续李唐王朝而自命,以天下正统自居,遂更为重视可以宣示正统的皇帝祭天之礼。
朱温篡唐称帝改元开平之时,李克用父子拒绝承认其正统而犹自奉唐正朔,称天祐年号。及李存勖建国,先行升坛祭天然后即皇帝位,行礼可能仓促草率,着意突出其承天授命、嗣续李唐的正统地位和合法性的政治用意却显露无疑。及同光元年十一月,灭掉朱梁大体统一北方以后,李存勖又立即下诏次月就要于洛阳郊坛亲行祭天之礼,此次祭天仪式严谨,朝献太微宫、享太庙、南郊祀天、御楼肆赦,完全照搬唐代皇帝祭天礼仪惯制而来,极力向天下渲染其已为李唐复仇并承续唐统的正统形象。或许也正是因此,时人对此礼赞许有加,史载:
“是日,风景和畅,人胥悦服。议者云,五十年来无此盛礼。”
与其说是对礼仪盛况的赞许,不如说是对其极力塑造的嗣兴唐朝的正统形象的接受和认可。
总的来说,五代时期的历史几乎背离了儒家的政治理想。那么,将正统赋予何人,便成为传统史家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览古人著述,以五代相续为正统观念出发撰述的史书数量最众、影响最大。而且,将“五代”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称谓,本身就暗含着一种对于王朝更替正统的解释。而且,日后基本完成统一的北宋政权,就是在取代后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出于此种地理与政治上的因缘,宋人在北宋初年修撰前代史时,便首先选择以五代为正统,将五代相续作为唐宋间历史演进的主线。
十国以南唐为正统能够以偏安江淮小国而受人青睐并被奉为正统,南唐自有独特优势。第一、南唐去徐氏而恢复李唐,自称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后,改国号为唐,使其拥有了延续唐祚的身份;第二、处战乱之世,其文物昌盛、贤才汇聚,非他国能比。元代史家赵世延就称赞说:
“虽为小国,观其文物,当时诸国莫与之并。其贤才硕辅,固不逮蜀汉武侯,而张庭翰、刘仁赡、潘佑……文武才业,忠节声华,炳耀一时,有不可掩。”
第三、从与周边民族政权的交往来看,南唐常能维持华夏民族尊严与地位之不坠,正所谓:
“唐末契丹雄盛,虎视中原,晋汉之君,以臣子事之惟谨,顾乃独拳拳于江淮小国,聘使不绝……高丽亦岁贡方物,意者久服唐之恩信,尊唐余风,以唐犹未亡邪?”
第四、从历史经验与先例来看,南唐承唐颇类似于蜀汉之继汉,东晋之继晋。尤其至宋室南迁,不再占据中原,对于南宋人而言,以南唐为正更有利于维护本朝政权的正统地位。
综上所述,李唐亡国,天下大乱,引发正统之争。篡唐而立的后梁政权以皇帝郊祀祭天宣示其正统地位,其他称帝建国者亦纷纷通过祭天礼仪宣布自己的正统性。后代史家也以五代正统相续为线,著述立史。而南方十国的正统之争则以南唐为最后的胜利者。
当然,“何为正统”这一问题也会因“正统观念”的不同而随以更动,正统观念的不同,势必导致不同的正统阐释。在宋至清900余年间,史家对于唐宋间历史之正统的认同与解释可谓臻于极致,随之而来的便是这段历史不断得到重撰。这也是中国史学演进的重要方式,既展现了传统史学精神的绵延不绝,也凸显出正统观在推动史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