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伯顿的哥特式风格,详细是什么?

哥特电影与哥特文化哥特电影是一个著名的非著名电影类型,至今还没有一本专业的电影教科书给它明确的定义,但它作为一个独特的电影类型早已被广泛承认。

哥特电影风格的确立源于哥特文学与哥特音乐,哥特文学又与欧洲中世纪文化紧密相连,而中世纪文化在人们心中标志印象就是禁欲与死亡。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便在于人类怎样以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扰,通过艺术的表现可以将死亡的恐怖转化为美感。

哥特电影受这种文化巨大影响,艺术家利用电影的多种视觉造型语言,例如色彩、光影、结构、材质、道具等手段,表现出哥特式的,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和唯美主义的追求,并上升到艺术观念甚至价值体系的层面。

扩展资料:

起源历程: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哥特电影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哥特电影不仅在欧美,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高潮。

1990年,一个名叫蒂姆·波顿的导演找到了一个名叫强尼·戴普的演员,联袂贡献了一部名为《剪刀手爱德华》的影片——自此,哥特电影复兴的大幕在好莱坞被彻底掀开了。作为一部当代里程碑式的哥特电影,《剪刀手爱德华》的意义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

这部影片没有吸血鬼,没有巫术,也没有宗教背景,但同样编织出了一个黑色的、讲述孤独、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画卷……天才的蒂姆·波顿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当下的时代背景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了一起,给哥特题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从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电影的题材范围。

蒂姆·波顿也借此逐渐成为当代最伟大的哥特电影大师,他和强尼·戴普这一对黄金搭档也配合得天衣无缝。1999年的《断头谷》就是二人再次合作的结晶,这一次波顿开始出人意料的直接以巫术为题材,为我们描述出世纪末一曲凄婉、仇怨、令人回味无穷的哥特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