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职员因一失误获得诺贝尔奖,自认配不上,16年后辉煌归来,为什么?
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俞敏洪
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于日本,1983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学士学位,现在任职于京都市岛津制作所,为该公司研发工程师,分析测量事业部生命科学商务中心、生命科学研究所主任。同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一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由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田中耕一的获奖被大众视为一个传奇,大多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大学者、大作家、科学家、大教授,毕业于名校。可是田中耕一43岁时还只是一个小职员,他手上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硕士学位。因一失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却说是他痛苦的开始。
灵光乍现的能力
田中耕一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而且自幼父母双亡,由他的叔叔抚养他长大成人。他从小喜欢阅读自然科学杂志、报纸,学习一些科学知识。在学生时代他的班主任给予他的评价是:研究心旺盛。
即使他对科学十分感兴趣,相对于天分上来说他还是逊色的。简单的来说,不适合读书。但是在升学考试中田中耕一却出人意料地考入了一所名校——东北大学的工学部,简直就是超常发挥。也有可能是他在骨子里就有这种灵光的能力。
失误成就田中耕一
毕业后田中耕一因为没有进入理想的索尼公司,无奈之下选择了岛津制作公司任职。在公司期间一直默默无闻,公司让他开发应用激光对材料进行表面分析的方法,但是迟迟未取得进展。因为这个原因他也一直没有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后来,公司高层领导又让他改为开发用激光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的方法。这个举措为他原地踏步的生活起到了推动作用。
有一次他在公司里做实验的时候,他正在利用化学物质测量蛋白组的质量,一个不小心把丙三醇倒入了量杯里。发生这个错误后,田中耕一大惊失色,因为这些试剂的价格很昂贵,他担心领导责怪。因此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做实验。结果是出乎意料的,他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的怪现象——分子量超过了一万个的生物大分子。
他从这次失误中汲取了新的想法,发明了“软激光脱着法”,并且申请了专利,到最后这个专利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沉迷于实验的田耕中一并没得到提拔。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上学时是一名学渣,长大了还是学渣,工作了也只是一个平庸的小职员。本来是一个研究的失误,却在阴差阳错间造就了他以后的奇迹。
获奖的基础
1987年9月,田中耕一在于兵库县宝冢市召开的会议上,用英语首次口头公布了自己的发现。参加这次会议的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捕捉到了他的发现。正是因为教授的注意,让田耕中一能够在15年之后,斩获了诺贝尔奖。
而日本国内学者,也留心到了田中耕一,在大阪大学松尾武清教授的极力劝说下,田中才于1988年在欧洲的一家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软激光脱着法”的学术论文。这个举措也为他获奖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令本人不相信的获奖
不仅是他自己就连他的家人也不相信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田中的身上,他的养母看到时竟然质疑是不是与他同名。在田中耕一获奖后,他就一直接到前来祝贺的电话,可是他却对电话那边的人说:“这个恶作剧可一点也不好玩。”但是电话打的多了,让他也有一点怀疑,他去查了一下发现自己真的斩获了诺贝尔奖。
获悉田中耕一获奖整个教育部的人都凌乱了,因为他们查阅了日本研究生命科学学术界的名单,却发现查无此人。到最后还是在互联网上发现了田中的履历。田中耕一根本没有博士学位,甚至都没有硕士学位。同时,获奖的他才43岁,太年轻了。
与此同时,田中耕一的公司也凌乱了。因为田中在公司中藉藉无名,他的职位、薪资都相对于他的成就太低。这就是在向社会表明他们正在浪费人才。因此,公司的领导召开了紧急会议,最后给田中耕一颁发了1000万元的奖金,同时任命他为常务董事。
田中直言“这真是痛苦的开始”
就这样,所有的荣誉铺天盖地的向田中涌来,他从小就没有获得过奖杯、奖状之类的。但是却在获奖的不几天后,田中就一连获得了好几个居民市民荣誉奖。而日本政府也在最高荣誉文化勋章中填补了他的名字。就连他的母校也把他请回学校,给他颁发荣誉博士,并且也聘请他为客座教授。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荣誉,对于一向老实、沉默寡言的田中耕一无疑不让他感到惶恐不安。他并未接受学校和公司给予他的荣誉。
他更是在回母校的演讲中说道:“这真是痛苦的开始。”他也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他表示这只是一次阴差阳错的实验,他因为无知造成的一次结果而已。
他的妻子在他接受采访时打来电话询问这是否是真的,他拿着电话向他的妻子解释。挂断电话后向媒体表示抱歉,因为这一切对于他来讲像是一个笑话,他居然因为自己的一个失误得到了这么大的成就。这时的他对于科学还了解得不透彻。因此他认为他配不上这么多的掌声鲜花,所以在颁奖典礼结束后,他快步离开了现场。在人山人海中销声匿迹。
凤凰涅槃,辉煌归来
时隔16年消失的田中耕一在2018年又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著名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田中耕一以及他的团队的研究论文《阿尔兹海默症的高性能血浆β-淀粉样蛋白标志物》只用几滴血液,就能够在发病的前30年捕捉到阿尔兹海默症的前兆。这无疑不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时隔16年他在面对镜头时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胆怯,也没有了尴尬,说起他的研究,整个人的眼睛都在放光。他说:“过了16年,我终于可以挺直自己的腰板,这种感觉真好。”这一次他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不再是因为失误,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他懂得的科学。
现在的田中耕一已经是满头白发,虽然他的身体已经不像从前的强健但是他心中对于生命科学的热爱从未削减过。如今仍然活跃在科研的前线有人评论,在田中耕一的身上,浓缩着日本科技接匠人气质。
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偶然中一定包含着必然。成功除了运气和坚持还有的时候需要耐得住寂寞。他在用自己的实践向全世界证明他的坚持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他想向整个世界证明他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他真正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