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标准电影剧本模式

在三幕理论中,电影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

第一幕

这部电影的第一幕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开场画面:第一个场景,或者说第一个画面,决定了影片的吸引力;

铺垫:这部分要交代人物的身份背景、关系、环境;

推进:又名催化剂:主角平静的生活被意外打破,故事发生第一次矛盾;

主题呈现:要么是一句话,要么是一出戏,但你要向观众解释,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

吵架:第一次矛盾发生后,人物互相争吵,故事朝着人物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

中间

电影的中间部分是整个剧本最长的一段。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剧情点。

剧本的情节点分两次,以区分开头、中间和结尾。另外,在剧本的中间部分,也就是整个电影的中间部分,需要一个最大的事件,也就是“中间点”。

比如《泰坦尼克号》,第一个情节点就是罗斯跳海被杰克救起,两人相遇。中间点是撞上冰山,整个电影的方向就变了。第二个剧情点是海难,罗斯和杰克一起准备死亡。

中间点之前的第二部分叫“游戏时间”,往往是整部电影最吸引人的部分,也相对轻松。人物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件,走向了我们未知的未来。

在中间点,他们会有一个“虚假的胜利”。在这里,角色和观众一起松了一口气,仿佛一切都结束了。但是很快,幸福的幻想就会被打破,突然发生意外,导致“突然紧张”,人物瞬间跌入深渊!

中间点之后的第二部分叫“坏人逼近”。在这一部分,大

BOSS终于出现了,残忍的折磨我们的英雄。主角在痛苦中挣扎,同时内部矛盾会发生,团队会分崩离析,一切似乎都无法挽回。

之后,就是“一无所有”的时刻。这段时间可长可短,但此时的人物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失去了所珍惜的一切。他们将迎来“灵魂之夜”

《灵魂之夜》往往是非常短暂的瞬间,就像《泰坦尼克号》里,罗斯乘救生艇离开了沉船,杰克绝望地离开了她。这是角色最痛苦的时候。一个简单的戏剧手法就是,在“灵魂之夜”的那一刻杀死一个角色,可以让观众达到情绪的最低点。只有到了最低点,当结局的高潮来临时,才能彻底爽。......

《救猫》里有一个例子。如果你没有角色在“一无所有”的时刻死去,那么你可以给观众提供一个死亡的隐喻,比如收到一封信,告诉主角他的月经已经死了。这当然是个玩笑,但效果很明显,就是当观众感知到“死亡”的信息时,无论之前的剧情多么热闹欢乐,这一刻都会安静下来,也就是“无”的一刻。这是为了结局的高潮。

决赛成绩

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我们很快就会有第二个情节点和整个故事的结局。然后是第二个剧情点,就是导致结局的大事件。这个“第二个情节点”是整个故事最关键的部分。因为角色拥有“一无所有”,依靠角色本身是无法对抗恶势力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否则就不是真的“一无所有”了。那么主角怎么才能翻身呢?故事怎么结尾?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AB线的概念。

主线和副线

AB线,顾名思义就是线索A和线索B,也叫故事A和故事B,在中国传统小说中习惯称为主线和副线。

副线在主故事第二幕结尾结束,在第二个情节点融入主故事,推动主故事中的主角继续行动;

主故事在第二幕结尾结束,副故事在第二个情节点导入。主角放弃原来的目标,帮助副故事中的人物完成副故事

仔细分析《冰火》中兰尼斯特家族的故事线可以发现,它几乎是一条反向的史塔克家族线,两条线索是互斥的,但当它们相交时,就会出现改变整个故事走向的重大事件。(AB线交错的点)

虚假失败(负增长)

什么是「假失败」?与“虚假胜利”相反的是硬币的另一面。角色没有在中间点迎来胜利的曙光,反而跌入了失败的深渊。在这里,一切外在和内在的因素都在给角色施加压力,让角色看不到光明的希望。是不是像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时刻?没错!“假失败”就是提前“无”和“魂夜”。

“假失败”也是好莱坞戏剧方法的一种,但并不常见。以“假失败”为中间点的电影,大多是传记片。因为经历了“假失败”之后,角色不可能再失去更多了。因此,在接下来的“坏人逼近”一段中,角色将是马平川,他将一步一步走向最后的胜利。

因为采用的是“伪失败”而不是“伪胜利”,所以以后角色会逐渐上移,但在第二个剧情点之前,角色必须经历一些波折,否则不会出现戏剧性的矛盾。就像刚才解释的,“伪失败”实际上是把“伪胜利”的中间点换成了“无”的时刻。所以,在本该是“一无所有”时刻的地方,角色会经历一场“伪胜利”,然后从胜利的高昂喜悦中被击倒!

“虚假的胜利”和“虚假的失败”是硬币的两面。你可以改变他们的立场,但你永远无法摆脱经历这两个转折点的命运。

所以在《冰与火》第六卷中,当其他角色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时,提利昂将迎来人生的最高点。然而要记住,这是一场“假胜利”。当提利昂沉浸在梦想成真的喜悦中时,一场意外将他击垮,然后他才能真正为结局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