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是什么虫子
螽斯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
外形特征
触角
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别称蝈蝈、螽斯儿,看稍仔细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
腿部
雄虫的翅脉近于网状,其触须细长如丝状,黄褐色,可长达80毫米,后腿长而大,健壮有力,其弹力很强,可将身体弹起,向远处跳跃。
听器
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雄性左前翅Cu2脉粗大,鼓起,腹面特化为发声锉;右前翅基部特化为镜膜。雄性第10腹节背板特化为各种形状,或非特化。
鸣器
雄虫的翅脉近于网状,有2片透明的发声器,螽斯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是靠一对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它们的“乐器”长在前翅上:在左覆翅的臀区具一略呈圆形的发音锉,锉周缘围以较强而弯曲的翅脉,中间横贯一条加粗的翅脉作为音锉,音锉上有许多小齿;右覆翅上具边缘硬化的刮器,音锉与刮器相互摩擦,即可产生声音来,由于不同种类音锉的大小、齿数、齿间距都不相同,因而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此外,翅的薄厚和振动速度也影响鸣声的节奏和高低。品种不同,发声的频率也不一样。频率通常在870赫~9 000赫之间。整个夏天它摩擦前翅5 000万~6 000万次。
蝈蝈的鸣器:雄蝈蝈的鸣器是用两叶前翅摩擦发出醇美响亮的叫声,这种鸣声作用于吸引异性、呼唤同性、惊叫敌人。雄蝈蝈的鸣器前翅在背区,前宽后窄而扁,前翅背呈黄褐色,前翅侧区多呈绿色,多翅脉网纹,翅背很厚,翅侧较薄。一般雄虫前翅长为14~18mm,也有少数的大翅者,长度可以达到20~30mm。雌虫前翅短,一般在6~8mm左右。雄虫前翅一般为左搭翅,即左翅盖于右翅之上。鸣叫发声时两前翅斜竖起,来回摩擦,从而发出巨大的音响。两翅愈发达(翅大且厚),摩擦就越强劲有力,叫声愈大。
翅膀
蝈蝈膀与蟋蟀膀是不同的:
1、蝈蝈膀一般翅短且厚,革质化程度较强。
2.蝈蝈膀都是左膀在上,右膀在下,都是左搭翅,没有右搭翅。也只有左搭翅才能叫的响,摩擦出声。
3、蝈蝈的左右膀在构造上不同,左膀下面有摩擦脉与刮片,摩擦脉末端处有刷毛;右膀上面有凸起的摩擦脉,更为明显的有透明的发音镜,在发音镜的左侧边缘有特别厚的凸起新月形的摩擦边。
4.蝈蝈的前翅侧区宽大厚长,特别发达,大多呈翠绿色,与革质化的黄褐色前翅背区、臀区相连接,构成了一个直角,组成芒鸣的音箱。故双翅磨擦鸣叫声音响亮,音量大大超过蟋蟀,但蝈蝈的后翅已完全退化了。
螽斯、蝗虫的***通点:
1.生活史是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2.这一目昆虫幼生期叫做若虫,因为和成虫在外观上差异不大。
3.上翅平直覆盖在体背上,下翅是膜质则缩折在上翅之下,飞行的时候才会舒展开来。
有咀嚼式口器。
4.螽斯、蝗虫的前、中脚比较细短,后脚则粗长结实。
5.螽斯、蝗虫体色都是绿色、褐色系,在草丛中是很好的保护色。
差异处:
1.螽斯细长的触角比身体还长·蝗虫的触角比较短。
2.螽斯多半是杂食性的,蝗虫则是植食性的。
3.螽斯的后脚比较细长,蝗虫则是比较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