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器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最令人心疼的人物就要数崔家两兄弟了。这两人出身卑微,本来就是农民,但两兄弟为了能够爬上高位不择手段,付出了很多金钱和努力 ,结果到了,两兄弟都在同一天死去。对此有观众就说了,为了个长安户口,两兄弟这么做真的值当吗?身在唐朝最为强盛的时间段里,做什么不是活,为何一定要拼死也得往上爬呢?对此小编能够理解,毕竟你们不是历史学家,对于唐朝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到了不理解两兄弟的行为。事实上,在唐朝,崔器两兄弟的行为正常不过。就好比我们玩一品官老爷或者麻雀飞青天一样,谁不想当排名第一。

因为,所谓的唐朝盛世,是唐朝政体的盛世,跟当时的唐朝百姓无关。对于这种情况,小编总结了一下,应该叫做"朝廷盛世"。包括之后的两宋也是如此。比较国富民安和国富民穷是有很大区别的,而唐朝很不幸到底,就是属于后者。而之所以会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唐朝所处的时期很特殊,他既有让寒门子弟晋升的科举制度,同时也还在使用门阀贵族们推崇的九品中正制。但在唐朝的时候,门阀制度却还处于领导地位。还在强烈压迫着科举制度。在两者的斗争当中,为了能够把科举制度挤压出去,门阀对科举的打压是很严重的。

而之所以唐朝会开倒车,这跟唐朝那混乱到底上层斗争是分不开的,早期由于唐太宗,武则天等人手腕强烈,对门阀进行了强力打压,因此早期的寒门子弟可以通过科举制度完成阶级的跳跃,寒门们大量涌入唐朝官场,进而形成了一股新颖的政治力量,这股力量是完全可以和当时的门阀仕族相抗衡的。可是唐朝走到唐玄宗时期,门阀士族开始在斗争路线上做出调整,他们开始有目目的的培育家族子弟们学文考科举进入官场,从而占据的社会优质资源。由于门阀仕族们不用担心脱产的问题,于是在科举的游戏里,寒门出身的考生就面临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他们要被被整体驱逐。

打一个让大家通俗易懂的比方。就好比我们先现在拿一个乡村老师中的教授去和一个名牌大学做客教授各教一个学生后在相互pk,这里的结果如何相信大家不用想就能想到了。据历史统计唐朝在李隆基之后,门阀仕族子弟已经完全占据了科举考的主动权态势,比如从崔氏家族走出的唐朝宰相有十一人之多。剩下的还有琅琊王氏啊,河东王氏啊,京畿杜氏啊等等。所以在所谓的唐朝盛唐里面,想要依靠正常途径去逆袭几乎是痴人说梦。底层占有唐朝权力的比例越来越少,进入上层的路径越来越窄。阶级开始走向固化。

于是乎,唐朝的阶级固化就变得越来越烈,一个寒门想从最低层的阶级爬到上层阶级,这当中的阻力是十分巨大的,崔器两兄弟知道,元载也同样知道。而元载长的帅有才华,脑子灵活自然路子也就多了。而崔器和崔六郎就不一样了,他们身在最底层,要才华没才华,要脑子也不灵光,于是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去拼搏,甚至可以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崔器两兄弟什么说那都是不服气的,好比电视剧中的李必,姚汝能,论真本事没多少,但却随随便便捞个好官位。还你是崔器,你也不服,你也想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