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散文《水乡牛仔》赏析
暑期外挂一结束,就是工读学校的暑假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当队长,当牛官的爸爸,让我看着闲牛。看着闲牛,最重要的是放生。就像黄梅戏《小牛郎》里的小牛郎,早上天一亮就被妈妈从床上叫醒,去几箭之遥的生产队头附近的牛王塘,把浑身是泥的水牛拖到河里,或用草搓牛全身,或用瓢浇。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把牛洗干净。如果不把它们洗干净,毒太阳会伤到牛皮,然后我会被队干部指责。洗完牛,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让牛吃带露水的草。听父亲说,牛吃带露水的草,不仅长得胖,还有耕田的力量。牛吃了一天的草之后,就轮到我们让牛仔们回家吃早饭了。早餐无非就是那种小麦面糊,疙瘩,大麦苋菜之类的,很少吃籼米粥。难以下咽,但我别无选择。那几天是稍微填饱肚子的好日子。
早饭后,我们的牛郎会坐着小木船过河去看看闲着的牛。有时候渡口没船了,我们就脱了衣服,像饺子一样游过江去。到了田头,我背上草稿夹,拿起牛草刀,给牛草当午饭。割牛割草,有时一个人割草,有时几个牛仔一起去,有时像雁翎队一样划来划去。一个能闲牛、会割牛草的牛郎,不仅要掌握自己牛的性情和身体状况,还要知道生产队的墙角、沟里、田埂、地里有没有牛草。只有这样才能喂好我们的牛,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头牛是一个生产队生产力的全部希望。"有一个铁砧和一把刀,但是网是空的."找草需要脑子。
有些牛仔在割牛草的时候会耍花招,时不时的用障眼法欺骗同伴。也就是说,把长满草的稻田的田埂两头的草割了,田埂深处的草留着以后慢慢割,而且割草的时候先去外地生产队或者外地大队,也就是先去别人的地盘割草。在给牛割草的过程中,牧童们有时会因为割草而争吵甚至打架。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割草放牛,找到各种乐趣。“割草”是牛仔的游戏之一。这个游戏至少有两个人玩。游戏的战利品是一堆堆新割下的牛草。倾倒的方式是用手抓住鲫鱼刀的刀尖,在二道坝河的泥渣池上进行,不硬不软。“埋坑草”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刘邓”——柄直立向下,用于“吃”;“邓武”——刀背朝下,刀口朝上,把剩下的递给“吃”;“邓思”——刀尖埋地;“登三”——刀尖和刀柄像拱桥一样埋着悬着;“邓二”——刀直挺挺地落在地上;“一灯”——刀子掉到了地上。如果第一名出现平局,就要重新打决赛,直到分出胜负才罢休。这种游戏很危险。会降刀的牛郎,可以让牛郎刀在空中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的俯冲力,最终达到“刘邓”的最高境界。不知道一个不松手的生手可能会导致刀落在自己头上或者伤到附近的牛郎。听说邻村有个看热闹的小女孩,那年肩膀被刀割伤了,终身残疾。有时候牛仔们也会为牛郎头的大小和质量差而吵闹,但是孩子们的脸色随着夏天的天气变化而变化,然后就打打闹闹,然后就一起疯了。
割完地窖的草,去放牛。牧童没有画家“请问餐厅在哪里,牧童指的是杏花村”那么浪漫。不过,戴着帽子坐在牛背上,甩着钩子钓鲦鱼,还是挺舒服的。鱼饵由当地材料制成。奶牛和奶牛身上的苍蝇只是小鱼们的最爱。将钓上来的鲦鱼当场用手捏出肠子等污物,穿在有眼有尖的鱼串上,然后戴上帽子晒干,带回家放在锅里炖。记得有一次炖鱼,粥锅不小心被人吐了,鱼缸沉了。我妈气得把一锅腥粥倒掉后,我的小* * * *上有好几道黄瓜痕。
鲦鱼钓累了,我们就让牛郎抛下鱼钩,趴在牛背上睡觉。牛群左右摇摆,很快人们就睡着了...梦里,放牛娃开始赛牛,在水乡的山脊路上一路狂奔。这种奔牛动作叫“跳缰”,或坐、站、跪、侧。根据危险系数,最终可以看出谁会又快又稳地冲到终点线下的河边。这让我想起了宋代林升的《临安府题》:“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让游客醉了,也让杭州变了洲。“如果把诗的最后一句改成‘像骑马一样骑着水牛’,大概更贴切。至于游泳,现在的孩子可能没见过骑在牛身上游泳的场景。我看到放牛娃看到河就脱衣服。他们的左手像托塔国王一样把衣服戴在帽子里,右手紧握缰绳。如果将军把牛赶向前。我们游向一片鲜花盛开、蜜蜂飞舞的草地。我躺在草地上,帽子遮住了半张脸。在我的脑海里,那头牛在慢吞吞地吃着草,我在像牛一样嚼着盐草的茎。在梦里,我得了斗牛一等奖,生产队奖励了我一顶帽子,一床被子,一条毛巾,一把牛草刀。突然,我从幻境中跌落到另一个满是哈密瓜、西瓜、奶奶的哼声、西瓜和焦糊瓜的瓜园。趁看瓜人午睡,我偷了裤子,用瓜捆住腿,游回对岸。放牛娃吃着肚子打嗝,就像电影《举起手来》里潘长江嘴里含着青蛙...
至此,在看了一个夏天的闲牛,在黄金大米出现后回到仓库后,牛们又开始了辛苦的劳作——翻耕稻茬地。只见犁刃起伏之间有一大块黑泥,从长田的一头延伸到另一头。然后,社员们用人工耙和牛拉铁耙相结合的方法,把像钢瓦一样结实的大泥茬掰成小块,种上冬小麦。在一场大雨中,牧童们在放牛的时候,在泥泞的头上捡起了野马的茎,收获满满。泥冻九冬时,社员们会把泥塘里的泥晒干大半个冬天,像鲫鱼一样在田埂上涉水,像大雁一样成队形下降,一滩一滩地覆盖麦埂滩,放泥的妇孺会迅速把泥布放均匀。冰冻后,社员们用麦耙敲打泥渣,既丰富了田地,又起到了麦苗生根的作用,就像给麦苗盖上了一层防冻的被子。那时候牛已经进牛舍过冬了,放牛娃们也结束了过去游戏的快乐日子。
冬天的傍晚,每当我听到远处的牛在田里的牛舍里叫,我就知道那是牛在叫我“风语”,表示外面冷。它要我解开桩绳,引它进屋。放学后,我背着书包直奔田头。
晚上,我和父亲围坐在牛粪饼点燃的茶炉旁,在牛舍里马灯昏暗的灯光下,听父亲讲晚自习养牛的故事。什么叫“人在明处休息,牛在夏天休息”?据说农民无论农活有多忙,都要在清明节休息祭祖,悄悄避开大小队干部给已故亲人烧纸钱。而长夏那天也不得不让牛休息一下,因为牛要去耕耙秧池,繁重的农活还在等着它。什么叫“夏天至日之前不会掉”在夏天至日之前,蚊子是存在的,牛郎经常用大米点燃香烟来驱蚊。如果把牛浸在泥里,可以防止蚊虫叮咬,但会导致牛的脚底被泡软。以后在牛耕的麦茬地里,牛的脚很容易被麦穗扎破,影响三夏的农忙甚至整个农事。什么叫“初霜不降”?自然节气已经凉了。你说“不要在初冬下河”是什么意思?如果立冬后牛要过河,必须用船运来,在船舱里铺上一层草,不仅防滑保暖,还能让牛躺下来缓解疲劳。更有甚者,“吃了端午节就不该种粽子”“吃了中秋月饼就可以种千顷”,等等。牛整个冬天都在晒太阳,在草堆前吃草。傍晚鸟儿一回到森林,在草地上寻找残粮的麻雀就在它面前不停地鸣叫跳跃。事实上,在冬天,牛比草吃得多。为了增重,生产队生产的豆饼、菜籽饼,经过豆油提取后,刨成豆腐脑形状,成为牛育肥的好饲料。那个豆饼用火烤过之后很好吃,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真的是牛仔们绝佳的零食。最让我惊讶的是,为了晚上不把牛舍变成牛尿场,父亲每天半夜都会给化粪池里的牛尿,还不停地喃喃自语督促牛“少尿少尿”,大意是牛要快尿,主人要困。真的管用。牛尿和牛饮一样,一泡尿不到半桶。在牛舍的日子里,父亲还神秘地告诉我,牛死了也不会抬头看天,要用烂衣服蒙住眼睛。不知道为什么牛不能看红衣服,不然会被人追。难怪西班牙斗牛士打架的时候总是用红色斗篷逗牛。记得那一年,生产队死了一头老牛,腐熟的牛肉被生产队的代表在本队和周围的队里卖,才几毛钱一斤。那些早就瘦到牛肉没得猪肉肥的成员,也没钱了。结果他们几十斤都没卖出去。除了大小队干部免费吃了一点外,其余生产队都煮了一大锅,广大社员都兴高采烈地摸着牛头肉。
事后,一些公社干部调查老牛在哪里。父亲说了实话。但是公社干部批评了他。因为当时牛老了死了或者淘汰了,要生产队申请,大队打报告,兽医站鉴定,公社签字盖章,由县里立案。父亲读书不多,管不了那么多。为此,他被公社免去了生产队队长的职务。多年以后,每当有人提起老牛,父亲总会叹息。也许他认为自己老了...今天,就像消失的平原鹰一样,水村的水牛也和他一起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