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从来都不早,等出事了才想起来管还有用吗?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宝宝还小,跟他根本讲不了道理,等到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等孩子到时候上幼儿园了,自然有老师帮他改正坏习惯,所以孩子现在调皮不懂事不要紧,长大了就好了。看看下面的故事,你或许会改变想法!

记得在2017年,美国密歇根州,就发生了一场熊孩子恶作剧致死的事件。受害人是32岁男子怀特,他开着一辆火车,像往常一样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可是他不知道死亡正在等待着他。当他开着车经过一个天桥时,突然又一块大石头砸碎了他的挡风玻璃,也同时要了怀特的命。怀特被送进医院时已经停止了呼吸。

后来警方对该事件展开了调查,结果令人意外的是竟然是来自几个孩子的恶作剧。原来最近这几个孩子经常从天桥往下边扔石头,刚开始只是很小的小石子,司机车被攻击后看到是几个小孩也就没在意,小孩子嘛,调皮很正常。

可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发现他们仍时有也不会被责骂,于是变本加厉,扔的石头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最后,警方以"潜在谋杀"的罪名对几个涉事的熊孩子展开调查。

有些熊孩子的恶行会影响到其他人,有一些孩子的莽撞和无知却会让他们自己陷入悲剧的漩涡。

教育这件事要从小抓起,有的家长可能想着等上学了老师自然会引导教育,但是学龄前儿童,其实有些性格已经养成了,等到上学再去教,再去改,为时已晚。所以为什么最近几年出现了"熊孩子"这样的词语。

追根溯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也是在整个人生当中,对他们影响最重要的人。从小营造的成长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及影响是一生的。如果孩子从小就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面成长,他们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一定是包容的。如果孩子从小就缺失家庭的温度,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在某个点体现出来。

社会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达,网络上的负面新闻及行为也对未成年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果没有人及时制止和规范其行为的好坏,很有可能让他们走上不当之路。

而学校是一个集中程度比较高的集体场合,由于教学任务在身集中,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举止。即使发现有问题,但也只能点到即止,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指引,但也治标不治本。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意识还得从小抓起。而做父母的,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父母应该怎么管教尚且懵懂的孩子呢。

让孩子树立是非观念;孩子做错事时,要及时制止并且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当孩子表现的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要说出细节。比如:你天有主动做某某事情哦,真的很乖。教会孩子善良;父母可以给孩子找一些有助于孩子早教的动画片,并且父母平时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善良的可贵。教会孩子分享;现在很多小孩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所以不太愿意跟别人分享,其实分享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好,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让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长大;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尽力营造夜歌充满爱的氛围,让孩子感受爱的同时学会分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