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无名之辈》中对于小人物的关注?
当下国产电影圈似乎已经发现了过去那套靠流量明星们露露脸,弄得文艺几分的爱情故事与打着特效,史诗的古装大片已经不再像以前能够万无一失,赚够吆喝。而近年来以开心麻花为首的几部讲述小人物故事的半喜剧半剧情电影的成功无疑为担心着电影票房的投资人们指出了一条新路:市井气息。陈坤主演的《火锅英雄》首次让我注意到这一点,郁郁不得志的主角,方言、平平无奇的居民楼,平凡的无奈与某时某刻小鱼也能搅起大浪的起伏,最后再辅上一些喜剧要素作为调味
大概从《驴得水》、《火锅英雄》、《夏洛特的烦劳》开始,这种混搭的题材就开始已经显露出了威力。首先不同于近年来已经开始逐步被很多观众们所摒弃的文艺,爱情题材,一味的靓丽与光鲜亦或是校园题材电影永远不变的堕胎,打架,“随着时间走散了”等情节,这类电影大多爱造出一种文艺,爱到惊心动魄,往往还喜欢加上无数玛丽苏情节与浓郁的资产阶级风情——这些东西恰恰是大部分观众都不曾经历过的,或者说大部分的人在观看这类电影时往往会觉得这类电影颇有不接地气之嫌。毕竟大部分人谁在青春时期又曾有过那么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呢,大多数人也都没有能力过着那么精致而优雅的生活,人们大都是不能一边在敞亮舒适的办公楼里优雅的驰聘商界,一边与摩登都市里的俊男美女们来上一段优美的爱情故事的。我想,《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与《何以笙萧默》等电影在多年前为青春爱情,都市爱情等题材所带来的红利已经在逐步消失了,至少:审美疲劳了。我认为市井小民题材的出现并不只是偶然,某种程度上,《火锅英雄》,《驴得水》,开心麻花一系列电影,《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电影在口碑票房上的双丰收,即是偶然,也是必然,当下这一批观众的口味,恰好处在了吃腻了某种风味想要换菜系的节点。
取巧的市井风格
上文中我提到了近年来较为成功的市井类电影往往都有一种特点:
?“郁郁不得志的主角,方言、平平无奇的居民楼,平凡的无奈与某时某刻小鱼也能搅起大浪的起伏,最后再辅上一些喜剧要素作为调味”
是的,只要你留心,你就会发现这些要素或多或少的都会在这些电影中出现,而且这些电影大都还有着一个让观众觉得舒适的好结局。我先大胆的定义这些电影的风格为“喜剧类市井文化电影”在我看来,这类电影尽管也在讲述小人物,但却并没有全部采用一些传统的讲述小人物,市井故事电影的套路和手法。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天注定》这种类型的电影在学院派的眼中显然才是最地道的市井题材故事,类似的电影还有欧美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等,(我个人最为提倡三峡好人)。很多影评人士笑称这类电影的主题为“同性,农村,黑社会,暴力,重病,救济金”。以上为笑谈,不过也侧面反映出了这些“硬核”的底层故事电影大都题材黑暗,充满了黑色幽默,或者聚焦的故事人群十分底层,展现了我们认知世界的另外一面。而我所定义的“喜剧类市井文化电影”在整体故事的编排则显得取巧了不少,以普通平民百姓着手,再添加一些不算离谱的戏剧冲突,其中贯穿一些喜剧要素,最终以好结局收尾,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让电影接了地气,避开了近年来早以让观众审美疲劳的那些题材,又不用让电影太过“硬核”,弄得大部分观众觉得平淡或一头雾水。就像《三峡好人》一样,这样一部在学院派眼中的隗宝级作品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第一次观看时也多半觉得平淡,拖沓,而电影中那些被学院派们津津乐道的剪辑风格对于多数观众来说也并不是特别重要的要素。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喜剧类市井文化电影”在当下流行,该类题材的成功除了主创人员们的努力外,也有着“时势造英雄”的环境原因,就像一位长者说过的那样:人生,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喜剧类市井文化电影”正在逐步展现实力,多样化的题材是电影市场进步的标志,但我也担心着这类电影的成功将导致资本的大量侵入,当投资人们一窝蜂的涌进来,市井会成为下一个被审美疲劳的题材吗?评价:3星《无名之辈》题材新颖,演员们实力出演,描绘了世间百态。但故事的逻辑也有着漏洞,除开劫匪二人组, 马先勇两条主线外,其他故事线略显乏力,且眼镜与马先勇妹妹之间的感情故事铺陈的太过草率。继《我不是药神》后以市井小人物为主题的国产电影还在继续发力,我会保持中立的态度观望这一题材的后续发展。
? 《无名之辈》题材新颖,演员们实力出演,描绘了世间百态。但故事的逻辑也有着漏洞,除开劫匪二人组, 马先勇两条主线外,其他故事线略显乏力,且眼镜与马先勇妹妹之间的感情故事铺陈的太过草率。继《我不是药神》后以市井小人物为主题的国产电影还在继续发力,我会保持中立的态度观望这一题材的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