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场景如下: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情况是这样的。将一根条形磁铁放人在连接有电流表的线圈中,这个电流表的零点在刻度盘的中央位置上,以便能表示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若磁铁不动,则电流表的指针指在零点位置上。

若将磁铁拔出和再插入,则会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会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偏转,这表咀由于磁铁的拔出和插入,在线圈中产生了方向相反的电流。由此可见,只有当磁铁处在运动中时,电流表才能表示线圈中有电流存在。

而且,磁铁移动得越快,指针偏转的角度越大,因此电流也就越大。这种电流叫做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就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

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感生电流)迈克尔·法拉第是一般被认定为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的人,虽然Francesco Zantedeschi1829年的工作可能对此有所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