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t Achterhuis:年轻女孩如何面对纳粹暴行?
《Het Achterhuis》是二战后出版的国际畅销书。书的主体是一个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大屠杀期间写的近20万字的日记。日记中的安妮经常谈论犹太人在欧洲的集体命运,谈论战争形势,表达她对战争结束和自由的热切期望。她超越自己年龄的乐观和成熟,赢得了读者的敬佩和感动。
安妮·弗兰克,出生于1929,出生于一个德国犹太家庭,有一个比她大三岁的姐姐。1933年,安妮四岁的时候,因为希特勒的纳粹党在德国掌权,全家搬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父亲加入了当地的一家公司,能够维持全家人的生计,直到1940年德军入侵荷兰。
1942 6月12日,过完13生日的安妮收到了一个日记本作为礼物,开始写日记。一个月后,由于风声越来越紧,安妮的家人不得不躲在公司楼上的一个密室里长达两年多。1944年8月4日,他们的藏身之处被发现,全家被抓,送进了集中营。安妮不幸遇难。一家四口,只有父亲奥托·弗兰克幸存下来。他在战后回到阿姆斯特丹,发现了这本日记,在亲友的劝说下在1947发表。
知道了这些背景,当我几乎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又难过又舍不得!
同样躲在密室里的还有温大安一家,包括温大安夫妇,他们16岁的儿子皮特,还有牙医杜瑟尔。在这样一个无时无刻不在释放恶意的环境中,安妮和她心爱的日记在一起,却能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乐观、专注、不屈、希望的力量。可以说,这本20万字的日记,是一场小密室里的反法西斯战争,也是一个人的战争。这场战争虽然不如外面的枪炮声,但足以让人感动。一个13岁的女孩,生性乐观,一度陷入恐惧和抑郁。她通过专注于自己来抵抗恐惧和沮丧,逐渐走出低谷。她找到了知心朋友,她对周围的人和所有受迫害的犹太人有了更富同情心的理解。可以说,在日记的结尾,安妮成就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那就是在邪恶势力的乌云下,她保存了自己的精神,挫败了纳粹将所有犹太人变成惊弓之鸟的阴谋,对未来抱着全新的希望和梦想。看了这篇日记,我们不禁感慨,无论是纳粹肆虐的险恶环境,还是密室里的黑暗生活,都无法阻挡如此美丽的姑娘绽放。
日记里的安妮开朗坦率,无话不谈。她经常说起大人们在密室里的指手画脚和严厉批评。她的内心充满了委屈和无奈,但她总是用自己的乐观和开朗化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明白了成年人在那种极端环境下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情感和心理上的解脱,安妮也逐渐走向成熟。在她十四岁生日的时候,她写道:“作为这个收容所里最小的孩子,我得到的真的远远超过了我应该得到的。”很久以来,这是她第一次说一句感谢的话。后来她写道:“虽然现在生活艰难,但我不会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因为有时候越想越没有活下去的勇气。懦弱不是我的性格。如果我们还有机会走出秘密小屋,享受大自然的一切美好,我相信我们一定能从大自然中找回失落的快乐。因为大自然中有上帝的爱!上帝的爱属于快乐、勇敢、充满自信的人。感谢上帝,不仅让我有了健康的身体,还让我得到了皮特的爱!虽然现在的生活圈子缩小了,但是只要有爱,有理想,就一定能得到幸福和快乐!”
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秘密小屋的成员们从未停止学习和阅读。安妮一直在学习速记和外语,她将书籍视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常常想,安妮能有那么多和她年龄不匹配的优点和成熟,不断的学习和阅读一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了给人看。如此完美,一直渴望自由,相信胜利的安妮,就这样和600万被迫害的同胞一起,被纳粹法西斯无情地杀害了。安妮就像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红衣小女孩,在茫茫灰色中给人一丝希望,最终走向毁灭。
这时候我不禁想起了美国获得普利策奖的优秀新闻作品《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在文章里,我写了一个细节。走廊两边的墙上,挂着上千张犯人的照片。他们都死了,知道死亡在等着他们。他们表情茫然。然而,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温柔地笑着,仿佛在做一个美丽而隐秘的梦。当时她在想什么?她现在在这座奥斯威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想些什么?”这个面对死亡微笑的女孩是另一个安妮吗?
文章最后写道,“在奥斯威辛,没什么新鲜事可报道。这里天气晴朗,绿树成荫,门前还有孩子在玩耍嬉戏。”
?——我想把这篇文章献给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5周年。
后记:《反犹主义》的作者是历史学家史蒂文·巴雷拉雷。
犹太人:古代巴勒斯坦的一个重要民族,以信仰上帝的一神教为荣,认为自己不同于周围的其他民族,高人一等。因此,他们总是抵抗入侵巴勒斯坦的其他民族。到一世纪末二世纪初,犹太人发动了两次反对罗马帝国统治的大起义。起义被镇压后,罗马皇帝下令将他们驱逐出巴勒斯坦,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
“反犹主义”:欧洲世界对犹太人的厌恶和仇恨持续了近两千年;在欧洲现代化的几百年间,导致了大屠杀。
首先,欧洲的反犹太传统:
根本原因:宗教差异。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信徒们相信他们通过耶稣与上帝建立了一个新的契约。按照他们的逻辑,犹太人一直信仰上帝,现在应该与时俱进,皈依基督教,但犹太人拒绝这样做。而且犹太人是杀害耶稣的凶手,所以反对犹太教是基督教固有的一部分。犹太人已经成为基督教世界中一个特殊而尴尬的存在。他们被允许生活在基督教的世界里,但他们必须处于从属和低级的地位。
三个偏见:
1,认为犹太人无知浅薄;
2.认为犹太人是邪恶的。每当坏事发生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犹太人干的!”" ;
3.犹太人贪财,都是守财奴、吝啬鬼。
结果:20世纪上半叶,反犹主义在德国达到顶峰。
经济上的反犹主义:害怕和嫉妒犹太人的财富,呼吁剥夺犹太人的财产;
文化反犹主义:批判犹太人的浅薄,说他们在伤害德国的灵魂和精神;
科学反犹:犹太人是劣等种族,应该被消灭;
政治上的反犹主义:声称犹太人正在策划一场通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摧毁西方文明并最终统治世界的可怕阴谋,最终导致了二战期间的大屠杀。
历史教训:以大屠杀为顶峰的现代反犹主义,从根本上说是德国式的现代化:融合了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国家现代化的产物。要防止这种悲剧再次发生,我们需要一个自由、包容、多元的政治社会制度;在这个体系中,人们应该容忍和支持差异,每个小群体的权利都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