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终结者

“终结者”这样的智能机器人,有可能出现吗?从机器人技术兴起,这个话题就一直被提起。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这个领域的专家也逐渐对此有了更为清晰的回答。王田苗认为这“不大可能。”在他看来,无论是从认知的本质,还是从成本方面考虑,从智力和形体上与人完全一样的机器人可以作为科幻故事中的角色,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中,而在现实中走入社会、走入家庭,则不太可能。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正确发展的路径应该是瞄准当下社会中的“痛点”,“帮助解决很多现实问题,而不是想要去替代人的智能”。王田苗说:“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帮助人,这样才能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顺。”?

目前在机器人模仿人类智能方面,最引起轰动的突破是“阿尔法围棋”战胜了李世石和柯洁两位围棋高手,下一个突破点会在何时出现?王田苗认为智能机器相关技术将在2020年至2025年出现新的拐点,这其中既有脑科学与生物学、数学与认知、量子计算与密码、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也会在5G物联网商用、工业机器人进入无人化、区块链安全信任应用等应用基础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人工智能是在浪费时间吗?

近日,2011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关于人工智能只是统计学的延伸,并不是全新的领域,这个观点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托马斯?萨金特同时也解释说,这并不表示人工智能是在浪费时间,他也承认“人工智能真的很有用,比如在我所在的经济学领域,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人们该如何去理解人工智能呢?“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其实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我们广义的理解,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模拟人的智能,应用在家庭、工程和装备上,理解成它就是一个深度学习的有记录的软件系统。”王田苗说。?

在他看来,机器人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人工智能技术对机器人产业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我狭义的理解人工智能对机器人的影响,比如在工业界,目前来看,在视觉方面推动很大,例如手眼协调、电子产品的检测。还有人工智能在服务机器人上,例如人机语音交互。当一个人给它提出问题,它能根据会话人的习惯和语调去判断,回过头又来刺激新的问题。”

“现在人工智能的学习是不是跟人一样,确实是有很大争论的。”王田苗说。但他同时表示,如果抛开人工智能的内涵本质不谈,现在以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其准确率超过人,甚至会引导和预测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是大家所公认的。正因如此,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对数据量比较大的领域,人工智能可能就能率先得到应用,比如安防、金融、医疗,这几个方面在推进的时候可能会快一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