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电影回忆作文

现在人们坐在舒适的电影院花上几十块钱享受视觉上的震撼,或者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打开电影频道,在电影院看一些激情四射的电影,享受不花钱坐在家里看电影的悠闲。现代人把看一部电影当成吃一碗面的事,只要有心情,每天每时每刻都可以看个通宵。但是越轻松越觉得平淡,所以经常想起小时候看电影的场景,那种热情,那种场景,至今难忘。

小时候最希望的事情就是看电影。当时全镇一个放映队到每个村演出至少要一个月。也就是说,我们一年看不了十遍电影,但这几遍足以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满足和喜悦。每次演电影都像过年一样欢呼雀跃。那时候农村没有娱乐,偶尔的对唱在民间也很低俗。没有舞台。在生产队的马厩里,年龄较小的孩子们坐在马槽里。那时候,还没有电灯。一盏昏暗的灯笼挂在马厩的顶上,发出微弱的光,像一颗坠落的星。远处的人看不到演员的真面目,只能听。看电影就不一样了。高高的屏幕,宽阔的投影场,可以容纳全村几百人,也可以容纳邻村的人。一般投影场都在大队部前面或者小学的操场上,宽阔宽敞。在漫漫夜空下,沉重而大气,让人呼吸顺畅,舒展热情,敞开心扉开怀大笑,享受屏幕的魅力。

每次电影放映队来了,孩子们都像过节一样争先恐后地相互转告,有的闻讯后就去大队求证真伪。有一次,我五岁的妹妹也挤在兴奋的孩子中间,额头有损伤。晚上看电影的时候,她享受着妈妈一直抱在怀里的待遇。每次放电影,大人都特别关注。他们很早就准备了晚餐。一般饭菜都比平时好,还为孩子准备了瓜子、爆米花等一些好吃的。天还没黑,我们就满怀喜悦和憧憬地飞出了家门,早早地到达了放电影的地方,有时还会拿着板凳为自己和家人挑选一个好座位。热恋中的兄弟姐妹,甚至早早相遇。他们衣着整洁,衣着鲜艳,躲在活泼的孩子们旁边。他们不牵手,只是保持脚与八脚的距离,让热情深情的目光对视,就会有火花。也有大人先来,一般是扶着老人,后面的孩子给老人带带靠背的椅子。人们在等待天空中的小星星迅速升起,宁静的夜晚即将到来。

村里的电影秩序很好,也没人专门组织。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他们面前是席地而坐的孩子,有的拿着棉垫,有的拿着柴火,有的坐在地上;中间是坐在凳子上的人,大多是妇女和儿童;站在后面的大多是壮汉,邻村很热闹。当几根绳子拉起两碗粗的竹竿,再拉起宽屏,全场沸腾,孩子们手舞足蹈,大人们谈笑风生。当远处的发电机隆隆作响,当屏幕上有一道美丽的光照亮每个人的眼睛时,孩子们举起手臂,让他们舞动的手指在屏幕上留下一个宽阔的影像。此时,夜空中繁星点点,偶尔有流星掠过,为巨大的露天投影场增添了神秘和美丽。人笑起来很舒服,笑得像花一样。

电影开始时,人们静了下来,成千上万双眼睛转向巨大的幕布。一般在主片前加新闻简报,有时大队书记借机讲几个制作问题。当时的电影大多是黑白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斗片。那时候一部电影要看好几遍,村里看完了还要去邻村看。大部分台词都能背下来,尤其是样板戏,比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唱几段,说几句。那时候,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是电影,怀抱孩子的少妇,窗下晒太阳的老人,炕上脚底抹油的大妈,田间地头的农民。如果他们不小心,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就会从他们的嘴里溜出来,并引发一些深刻的讨论和模仿。

露天电影已经悄然走出了我们的生活视线,但在当时的农村却流行了很多年,受到农村人的欢迎和喜爱。他们给偏远的乡村带来了精神食粮,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让他们快乐,也让我们这些没有离开过村子的孩子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他们像春风一样把清新播撒到农村,他们像湿润的雨露一样滋润着农村人干渴的心,让我们童年的心学会了飞翔。

40多年的今天,每次想起小时候看电影,都会充满喜悦和温暖。我真想在这个平静的冬天穿上厚厚的大衣,口袋里装着瓜子,站在雪原上,看一场露天电影。还能找到小时候的感觉吗?恐怕我得换个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