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书是什么?

《周髀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典籍,成书时间大约在两汉之间(纪元之后)。也有史家认为它的出现更早,是始于周而成于西汉,甚至更有人说它出现在纪元前一千年。

而《九章算术》大约出现在公元纪元前后,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从先秦到西汉中期的数学成就。该书作者已无从查考,只知道西汉著名数学家张苍、耿寿昌等人曾经对它进行过增订删补。全书分作九章,一***搜集了246个数学问题,按解题的方法和应用的范围分为九大类,每一大类作为一章。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数学的蓬勃发展时期,相继有《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等10部数学著作问世。所以当时的数学教育制度对继承古代数学经典是有积极意义的。

公元600年,隋代的刘焯在制定《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

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同样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国人霍纳发现;贾宪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与17世纪欧洲出现的“巴斯加三角”是类似的。遗憾的是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书稿已佚。

贾宪是北宋杰出的数学家,其老师楚衍是北宋前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贾宪是否从事过数学教学工作,我们不得而知,但就其在宋代学术的活跃性以及数学地位而言,不能排除他传授数学知识的可能性。我们知道,古代学者著书立说的目的之一就是教育世人,“宪运算亦妙,有书传于世”当可佐证。贾宪的《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在宋元达到高潮的基础。

14世纪中后叶明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开始奉行以八股文为特征的科举制度,在国家科举考试中大幅度消减数学内容,自此中国古代数学便开始呈现全面衰退之势。

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皇极历》也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给出完整的太阳运动不均匀改正数值表的历法。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了《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神奇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