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综艺素人综艺要想出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15年7月底 ,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 要求对当前真人秀节目避免过度明星化,坚决抵制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
2017年6月30日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中, 明确规定真人秀节目要减少明星参与人数,提高普通群众的参与比重,让群众成为节目的主角。
当“素人成为真人秀必选项”的政策出台后, 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都不得不加入素人嘉宾 ,但由于素人嘉宾的尴尬表现以及与节目形式格格不入的情况时有发生, 素人嘉宾仿佛是“硬塞”入综艺节目之中,使观众产生了“夹生饭”的观感。
当下,真人秀节目遍地开花,从竞技综艺到慢综艺,再到近期井喷的亚文化类综艺、养成类综艺等均已趋近饱和。
在综艺节目“去明星化”的市场环境下,非流量明星如何带来流量,素人综艺有何出圈秘籍呢?
01
从“草根素人”到“纯素人”
最早的真人秀即以素人为主要参与者的选秀节目。
在“素人”这个词大幅传播之前,这些普通人被统称为“草根”,通过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一步步蜕变为偶像,如《超级女声》用全民投票的方式选出全国冠军李宇春;再如《星光大道》的凤凰传奇、阿宝等平民歌手,社会影响力更大的还会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在大众的印象中,“ 草根”二字就意味着和明星级别天差地别,观众在草根选手身上折射了自己的多面情绪,试图想让这个影子完成自己想做却没有条件做的事。
因此, 大部分草根选手赚的就是一波瞬时间的“流量投射” ,一旦当选秀营造的氛围散去,人们也就暂停了自我的情绪嗨点,依旧回归到各自平凡的生活。
真正开始出现“素人真人秀”这一叫法是在2015 年。 央视推出了一档面向家庭、主打草根内容的幽默视频互动节目《CCTV家庭幽默大赛》。
“人民日报”首次在评论中使用了“素人真人秀”这一概念 ,于是便有了“明星真人秀”和“素人真人秀”之分。
由于素人来源于生活并贴近观众生活,能让观众“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可以说 自带“社会实验”性质。
在社会话题类、情感类的真人秀中,素人的表现往往来的更真实,更容易引起***鸣。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 素人的身份大多是高知定位 ,如教师、白领、工程师、海归、大学生等优秀代表, 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无疑是带着仰慕视角看的,甚至会拿来当“榜样”。
当素人定位不再是明确往成名目标走的“草根选手”,而是单纯的作为“被观察载体”时, 本身起点较高的优秀素人,就会明显减弱普通观众的排斥感。
02
素人选角导演成为节目的主要支撑
在素人综艺节目里,目前国内的普遍做法是 星素结合 ,在原有明星的基础上增加素人元素。
尽管素人的地位和功能正在一点点的提高,但 观众最终能记住的还是明星,星素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伪命题。
不管行业后续如何发展,无论这个素人综艺的趋势究竟会在什么时候真正到来,其实在整个综艺制作的环节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工种似乎一直被行业所忽视,那就是 素人选角导演 。
遗憾的是,在去年厦门的第一届中国综艺峰会匠心盛典上,尽管最大程度上做了工种的细分与颁奖,但 并没有对素人选角导演这个工种予以足够的重视。
素人选角导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对节目内容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3
越素越好的素人嘉宾
比爱豆还严苛的“操行评定”
回看这两年的素人恋爱节目, 网友们最关注的就是嘉宾是否有出道意愿,一旦显现端倪,便会怀疑嘉宾目的不纯。
而素人节目对素人的严格筛选也造成了一种现象, 一方面是节目需要尽可能地去挖掘未经打磨的素人,另一方面是他们需要经过堪比偶像出道一般严格的“操行评定”。
明星艺人可以立“黑红”人设,但素人经不起众口铄金,节目也难以承担嘉宾翻车的风险。
04
婚恋题材不再霸屏
素人综艺题材走多样化道路
由于素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甚至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制作方为 降低拍摄难度,大部分会选择“婚恋题材” ,因为青年男女都会经历恋爱的过程,因此 婚恋对于所有人来说都足够日常。
不过,单调的恋爱交友题材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受众需求,各个综艺节目制作公司开始了新题材的探索之路。
题材多样化是网综崛起的必然结果,而作为日常生活映射的真人秀节目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必然会更加根植于生活。
以腾讯视频的自制综艺储备来看,极限运动、心理实验、游戏电竞、美食访谈、音乐嘻哈等类型的真人秀都将登上网络综艺的舞台, 素人综艺的题材探索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05
素人综艺以“真”破题
社会话题引全民热议
真人秀的特色是“真”,也就是纪实性 ,但若是明星在镜头前的演绎便总有种戏剧化的效果,因此 只有素人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真人秀所需要的“真”。
因此,挖掘素人的价值,将“真”发挥到极致是素人综艺的制作公司理应思索的问题。
首先是嘉宾的选择,毕竟素人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 对于综艺节目节奏的把控或者镜头感都相对较低 ,因此能够参加真人秀录制的素人都需要经过节目组的层层筛选。
他们既要有乐观积极的个性,又要有勇于表现的性格,并且可以积极地配合节目组的录制进程。
社会价值与意义是综艺节目理应承担的文化责任 ,而往往素人综艺能够超额达到这样的效果。
如果观众看的是明星,就仿佛是在看别人故事, 但若是观众在看素人,就像是在看自己的故事。
其次,“无剧本”、“不干预”的拍摄手段,让素人综艺显得更加真实、真诚,通过素人之口传递出的价值观也更能反映当下的主流时代价值观,因此更容易让观众产生热议和代入感。
06
真人秀素人嘉宾:
一种未来职业的可能性?
综艺节目对素人的需要是一种大趋势,“市面上能看到的明星,基本上90%以上都已经上过综艺了。”
明星真人秀渐渐难以回应观众的新鲜感诉求,同时也距离普通人的生活也比较远。 而素人真人秀提供的是“接近普通人又高于普通人”的最佳***情对象。
素人嘉宾拥有高于多数人的家世与学业事业,又经过了节目组的严苛筛选,因此 素人观察真人秀能够持续推出优质偶像,素人们也将收割相当丰厚的红利。
07
素人综艺若想全方位出圈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需要警惕的是,当一种类型的素人火了,同类的素人就会接连涌现。当观众看到越来越多同质化的素人之后,终究有一天会感到腻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针对改变问题少年的《变形记》。里面的城市孩子永远是嚣张跋扈,农村孩子永远是自卑内向,甚至还有 导演组人为刺激主人公情绪的做法。
节目结束后,城市主人先后借此发展为网红,甚至还出现诈骗新闻,让真心想看到素人改变的观众难免心生凉意。
如今的素人综艺还存在许多不足,如何 让“纪实性”与“娱乐性”完美结合是素人综艺应该持续思考的问题 ,也就是说, 素人综艺若想全方位出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章:
《真人秀“去明星化”,素人综艺要如何出圈?》剧Sir编辑部? 剧Sir
《想做好素人综艺,你得先知道素人选角导演的重要性》冷眼君? 冷眼看电视
《真人秀进化论:从井喷式的“秀”后回归纯素人!》赵荣进? 文化产业评论
《被真人秀时代选中的素人》娱乐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