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的介绍与过程

导语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因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中日甲午战争 ? 战况名称: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地点: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时间: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参战方: 清朝,日本结果: 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参战方兵力: 清军630,000人 日军240,616人伤亡情况: 清军31,500人阵亡 日军13,306人死亡主要指挥官: 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祐亨中日甲午战争 ? 三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战争分陆战与海战双向进行,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陆面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大同江南岸战场、玄武门外战场、城西南战场。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九千五百余人,日军也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战力相差甚远。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昆奋勇抗击,日军无功而返。黄海海战是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海军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高州镇总兵左宝贵中炮牺牲,随后玄武门失守,叶志超下令彻退,六日内狂泄五百余里,透露清陆军内部湘军、淮军严重对立;26日清军直抵鸭绿江以北的中国境内。朝鲜全境为日本所控。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陆战为主。9月25日,日军在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成功,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被迫撤出阵地。日军攻陷虎山。其他清军各部不战而逃,山县有朋即将第一军司令部移于虎山。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同日日军在庄河花园口登陆,10月9日,攻占金州,10日陷大连湾,至此清军在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25日旅顺陷落。日军执行旅顺大屠杀。对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两万多平民死亡。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岸炮台。营官周家恩阵亡,炮台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攻陷威海卫城,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10日,定远号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随后刘步蟾生吞鸦片自杀。11日,丁汝昌自杀。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在英国籍海军军事顾问建议下,由最年轻管带、日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长萨镇冰向伊东中将献降,济远,广丙,镇中等10舰为日军所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北线日军在海军配合下,一路攻陷凤凰、海城、营口、田庄台,提督宋庆扬言再战不降,被制止。清廷求和心切,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1895年4月17日,清日签定《日清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结束语甲午战争永远是咱们这个民族内心的一种隐痛,如今的钓鱼岛问题就是当年战争失败的后遗症之一。对清国战败的原因,知识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说是由于慈禧挪用海军建设经费,导致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舰被日本人买走;有人说是清国海军将领现场指挥失误,本来应该极力攻击对方的运兵船,清军却选择了攻击一般舰艇。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不完全。在我看来,甲午战争有两种,一种在战场内,一种在战场外。战场内的战争,清国失败了;战场外的战争,清国失败得更加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