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太阳日,民俗中的太阳日
太阳日有两个概念,其一是民俗学的概念,说的是太阳的生日。为农历六月十九,黄历上有记载。其二是指中国古代“七曜”中的“日曜日”,与西方的星期日暗合。太阳日,太阳日是星期日的前身。自古罗马开始定为休息日,人民不需工作而从事崇拜活动。拉丁语,dies solis.星期日指的是星期六之后、下一个星期一之前的那一天。星期日的拉丁语名字是dies solis,意思是太阳日;法语是dimanche,来源于拉丁语词,意思是“主的日子”;英语是Sunday,来源于太阳日;俄语是вокресенье,意思是“礼拜日”。
现代科学认为,太阳日是一个昼夜。是恒星日(地球自转周期)+地球一天的公转角度(0.986°)。
一个太阳日的时间并不相等,根据较长回归年与较短回归年的时间计算,地壳在固体潮汐的作用下,长太阳日与短太阳日竟相差4秒。由此证明地球自转并不匀速。
民俗太阳日的由来:
我国历史上起源最早,流传最广的太阳日是农历六月十九,日照地区有在这一天过太阳节,祭祀太阳神,为太阳过生日的习俗。
在中国的老黄历上,只有农历六月十九这一天是太阳日(也就是太阳生日),也是菩萨成道日。
日照地区的太阳崇拜习俗以天台山下太阳节(老母庙庙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最为广泛。
对于老母庙的历史,清朝王陨在《天外来客—陨石收藏录》中记载:“日照陨:沂州府日照县南40里石盆山。《淮南子·览冥篇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山巅尚有马蹄形陨石坑依稀可辩,陨石散落于其间,山下有陨石立于涛雒南门外。
老母庙庙会(太阳节)起于何时,不见记载。传说自古以来日照民间就有赶庙会的习俗,人们在祭祀神灵的同时,也要进行商贸和民间娱乐活动。因此每年一度农历六月十九太阳神生日这天,天台山下的老母庙都要举办庙会,这是涛雒也是日照的一大盛事,周围几百里的乡民都来赶庙会,祭太阳,祀老母,祈求五谷丰登,幸福安康。村民们还将生产的乡土产品拿来展示、交换、同时请来专门的戏班子表演节目。据说场面宏大,热闹非凡。北魏时期,慧深在天台山老母庙附近建天台悯寺。由于农历六月十九日也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佛教文化很自然地融入了当地的太阳节习俗。因此农历六月十九太阳节这天,人们不但祭太阳,祀老母,还要拜菩萨。值得注意的是,石鳯寺的建筑本身也反映了原始太阳崇拜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据说寺庙雕梁画栋,大殿里供奉的是佛像,壁画则是羲和浴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和大羿射日等传统的神话传说。
老母庙庙会(太阳节)大型节庆活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来庙会上发生了一件离奇的木刀杀人的事故,庙会活动才中断。当时戏班子上演的是三国演义中关公计斩蔡阳的情节,据说演关公的演员手持木刀,手起刀落,居然真的把演蔡阳的演员的人头砍了下来,从此庙会终止了但是在民间,人们在太阳节这一天仍然保留吃面饼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