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西域,高昌国王执意与大唐对抗,结果如何呢?

高昌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上,是一个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国家。它位于今吐鲁番一带,北方是连绵不断的天山,南方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高昌作为门户,把握着重要的命脉,若你从西域来,基本上都会经过这儿。

前面说高昌是一个汉人国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祖上大多是汉朝人或是前来避难的中原百姓。高昌人直到唐朝时仍在使用汉语和汉字,由于离开中原久了,高昌的语言除了出现过少数的语法错误和错别字,还掺杂一些外语。虽然高昌是多种文化的聚集地,但高昌人本身受到中原文化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仍有人在研究中国的国学典籍,可见中华文化的向心力之大。

当时高昌的国王叫麴(qū)文泰,他的祖先也是汉人,甚至做过汉朝的大官。因惹祸上身,无奈逃亡至此,慢慢发展为当地的大族,到最后竟成了国王,到了麴文泰这一辈已经是第九代了。

追本溯源,麴文泰也算是一位小有成就的华人。早在隋朝时期,他就与父亲一同去长安、洛阳访问,他们在那深刻感受到华夏文化的魅力,血液中流淌着汉文化的麴氏父子被深深折服。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麴文泰也成为第一个到大唐都城长安朝见天子的国家元首,表示对李世民继承皇位的合法性的支持,之后高昌还成为了唐朝监视西域的耳目。

高昌与唐朝冲突的直接原因便是大唐断了它的财路。自丝绸之路开通,它便成为了西方到中原的必经之路。丝绸之路在西域主要分为三条——北道、南道和中道。北道相较于其他两条道路要远一些,而南道早已荒废,所以从丝绸之路间往来的人多会走高昌所在的中道。高昌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垄断了大部分的国际贸易,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中转站,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高昌如此占得贸易的先机,其他国家如何不眼红?处于南道的国家焉耆就产生了修复南道的想法,于是焉耆国王开始向李世民报告,希望获得李世民的同意。李世民本着国家友好交往、互利互惠的想法就批准了焉耆国王的行动。

得知这一消息后,高昌的宝宝内心当然是抗拒的,国王麴文泰无比愤怒,将矛头指向了焉耆,进而也记恨上了焉耆背后的大唐。高昌疆域虽然比不上广阔大唐疆域,但在西域,它称得上是个大国。它一方面派兵攻打焉耆,将焉耆国内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另一方面则联合起西突厥向投降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伊吾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表露了它要掐断丝绸之路,吞并河西地区,垄断西域的想法。

在此之后,高昌不仅停止了对唐的朝贡,也勒令其他周边小国家不许再前去朝贡。李世民见此派使者传达了到大唐会谈的旨意,正处于闹情绪阶段的高昌当然不会答应,再加上对唐朝的不信任,麴文泰称病婉拒,但李世民怎么能死心?多次令他赴约,麴文泰不胜其烦,干脆不找借口,直截了当向唐使表示:"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们互不干涉,你不要管我的闲事了。"

高昌作为一个西域大国,虽然在西域可以横行霸道,但又怎么能和强盛的大唐死磕呢?他们哪来的底气?听说过一句话:“天高皇帝远”,此时十分适用。

没错,高昌与唐朝叫板的最大资本就是远,像之前唐朝解决吐谷浑和东突厥问题时虽然也很远,但好歹也是唐的邻国,无非是多备兵马粮草,耗费多一些的时间,十天半个月还是能到的,但高昌不一样,它的远不止指路程,也指到达的可能性之小,它与中原地区隔着狭长的河西走廊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段,这就大概隔了有四千里了,路途不仅遥远,而且环境恶劣,其间有两千里都是荒漠,粮食和水补给难以达到军队要求。

另外,高昌位于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曾经这里从海洋变成了陆地,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作用下,北冰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全被抵挡在外,水草不再见,唯有尘与土,《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是以此为原型的。更何况唐朝的气候正处于温暖期,真是热上加热。试问唐军又如何突破这高温重重的障碍?就算是冬季,吐鲁番盆地作为中国纬度较高的地区正是朔风刺骨,春秋季则会掀起一阵阵沙尘暴,唐军实在难以潜入敌人腹地。

高昌除了所占的地理优势外,还有一些主观原因使它燃起了嚣张的气焰。十年前,麴文泰曾访问过唐朝,他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接见。在此次访问之行中,除了有与唐朝联络感情、巩固外交的目的外,麴文泰还借机观察了大唐的风土人情以及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然而他只是管中窥豹,他有观察到沿边的秦、陇北部一带人烟稀少,十分萧条,与隋朝不能相提并论,他进而认为整个唐朝都是如此。

夜郎自大害了他,他自然而然地疏远了大唐,转而投奔了西突厥,不断向西突厥示好。虽然东突厥已被唐朝歼灭,但西突厥还是有相当强大的实力的。他们掌握着辽阔的大草原的西部,与高昌互为邻国,唇亡齿寒,两国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在外交方面也十分重视,两国和过亲,隋朝时期,当时的高昌王麴文泰的父亲——麴伯雅曾陪西突厥可汗到访中原,后来高昌发生政变,西突厥也成了麴氏父子安身之所,两方关系搞得十分亲密。

高昌前有恶劣气候为天然屏障,后有强大的西突厥作为靠山,看起来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该做的准备还是要有的。

麴文泰一方面在国内大力兴建防护设施,积极鼓舞全国百姓以战备状态迎接任何状况。另一方面对外寻找援助,他找到了薛延陀可汗夷男,薛延陀与唐交好,麴文泰却故意派使者挑拨离间,夷男并不买账,果断派使者前往唐朝长安,向李世民表达了愿意与唐一同对抗高昌的意思。大唐实行积极开放的外交政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一政策的成功,李世民的人格魅力也被凸显。李世民无疑是一位明君,明君的标准是仁慈与狠辣并存,对友国当然要仁慈,对敌人当然不能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