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朝的“大礼议”之争详细始末如何?不看结果,到底是谁占道理呢?
1521年,15岁的朱厚熜是湖北安陆的一个小藩王,没想到有一天有一顶皇帝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小伙子高高兴兴接了圣旨去北京接任皇帝。到了北京紫禁城杨廷和等人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让他从东华门进宫,不能从大明门进宫,大明门是皇帝走的,东华门是太子走的。这下小伙不满意了,让我做皇帝,怎么能让我走太子的走的宫门,不行我回老家安陆,皇帝不做了。这下张太后和杨廷和妥协了,走大明门就走大明门吧。其实这事按照明朝的规定,朱厚熜是兄终弟及做皇帝的,杨廷和搞了一个过继手续,将朱厚熜先过继给明孝宗做次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弟弟,做皇太子然后再做皇帝,因此才有了上面的一处戏。大礼仪之争?的三个回合。
第一回合
这事实际问题是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不想放权,时刻遏制嘉靖皇帝的皇权。在讨论嘉靖皇帝父亲和母亲的地位和称呼时,杨廷和主张嘉靖帝是明孝宗的继子,理应将嘉靖帝的亲生父亲祭祀称呼为皇叔考兴献大王,母亲为兴献王太妃,官员如果有异议,会被贬谪或者调到外地。堂堂一个明朝内阁首辅专注这样的小事,正事不关注,只关注自己手中的权利。
新科进士张璁进谏,应照顾嘉靖皇帝的父子人情,不应该如此,结果导致群臣攻击,被外放到南京为官。杨廷和牢牢控制文官,把持朝政,嘉靖皇帝也无可奈何,被摊派了一对养父母。
硬的不行来软的,嘉靖皇帝请杨廷和入宫喝茶,恭维这位老阁老,又是赏赐,就是希望在自己的父母问题上让步。杨廷和有些飘飘然,自认为拥立有功,礼物照收,变通不行,铁定要权利,遏制皇权。
嘉靖皇帝败,杨廷和胜。(嘉靖帝剧照)
第二回合。
1523年张璁等人再次进谏,讨论大礼议,这次王阳明心学的一些代表人物加入阵营,。嘉靖皇帝在第二年5月召集在外地的支持自己的文官进京辩论。
1524年7月,嘉靖皇帝的亲生母亲进北京和自己的儿子团聚,享受一下母仪天下。对待嘉靖生母的称号引起嘉靖帝母亲的不满,拒不进京。嘉靖皇帝宣布自己母亲的称号后,群臣全力阻止,只能留中不发,其实这事本来可以搞一个双黄蛋两个皇太后,这帮文官就是不想放权利。嘉靖皇帝要求辞去皇帝职务,做个皇帝逼迫得亲爹亲娘都不能认了,带着母亲回安陆过小日子,杨廷和只得妥协。
嘉靖和杨廷和打成平手,嘉靖皇帝占优。(明武宗剧照)
第三回合。
1524年9月,支持嘉靖帝的力量壮大后,商议改明孝宗为?皇伯考?,张太后为?皇伯母?,明武宗为?皇兄?,自己的父亲为献皇帝,母亲为章圣皇太后。并于9月15日昭告天下,?大礼议之争?暂时结束。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等纠集百官,向嘉靖皇帝施压,一百多官员集体跪在紫禁城嚎啕大哭,从早闹到晚,搞得嘉靖帝心惊胆战。下令太监和锦衣卫将这些人收监,过了两天同时开始廷杖,134人同时打屁股,当场打死了17人(有人称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