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哪个朝代的?
长城是哪个朝代的?长城不是由一个朝代或一个皇帝建造的。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长城最早是在中国修建的,北方的燕、赵、秦三国为了防御以匈奴人为主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滋扰,都修建了自己的军事用途的防御工事。后来中国统一了,用了大量的劳动力来连接加固三国长城。所以引起叛乱,最终导致秦朝灭亡。到了明代,又加固连接,成了现在举世闻名的: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绵延一万多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长城的历史
从战国修建长城到明朝,历经20个朝代和诸侯国修建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代规模最大,修建长城超过万里。秦长城10000多里,汉长城20000里,明长城12000里,都起于甘肃,保存完整的段落。
秦长城西起临洮县北部三里墩的洮河,沿东峪河转向东北,经渭源、陇西、通渭、静宁,北经刘宝,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固原、彭原三县,进入陇东的镇远、环县、华池三县,再经陕西吴起县,蜿蜒北上。上述地区经过的是秦代的陇西县、北地县和尚军县,全长850多公里。
汉武帝在河西建立四郡后,为了保证这一地区的安全,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修建了长城。甘肃汉代长城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西起敦煌市碗窑墩,经后坑梓、玉门关、哈拉诺尔,入安溪县北湖、土霍路,北过玉门市,沿弱水北(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与金塔县居延相连。另一个方向是从金塔沿黑河经高泰、临泽、张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水登等县市,渡黄河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长1000多公里,其中保存较好的路段有玉门关段、弱水段、民勤段。
甘肃境内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经酒泉、金塔,然后向东南,经过太台、临泽、张掖,再从山丹的扇面马户墩开始,向东南经过永昌,然后向北转民勤,再向南经武威、古浪,向东南进入景泰县,在靖远县跨过黄河,沿黄河南岸向东北延伸,出黑水峡进入宁夏。另一条复线从武威黄羊镇以东的东滩与正线分开,向南经古浪峡、乌鞘岭,沿庄浪河贯穿永登县城,顺黄河至河口,经安宁堡至兰州。再往东北走,穿过桑园峡,经靖远县进入宁夏。至于同心县下马关,甘肃境内1.200公里。永昌至民勤段与汉长城一脉相承,有些地方的明长城就是在汉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
据中国长城学会副秘书长张继介绍,秦始皇长城在六国统一后,与秦、赵、燕国的长城相连,修筑了西起临洮(今甘肃省)东至辽东的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万里长城。但由于风雨、人为破坏等原因,秦始皇万里长城已基本湮灭。目前,秦始皇长城在万的具体位置只能从历史记载中推断出它的大致方位、分布和走向,但它的真实存在却是长城学、历史学和考古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城的长度
目前中国长城学会介绍,明长城的长度约为6300公里(12600里),这是根据明代文献记载的统计结果。还有官方资料,山海关到嘉峪关段6700公里(13400里)。
其实鸭绿江(辽东)也有一段长城,属于秦长城的最东端。但从鸭绿江到山海关,工程相对简单,损毁严重,而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工程相对坚固,保存完好,两端两关东西相对。大多数人认为它从东边的山海关开始。于是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途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六省,全长7300多公里(14600里),被誉为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