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蔬菜源源运送武汉是怎样的?

在武汉抗洪的日子里,大家走过清早的街头,从家庭主妇们的菜篮子里,仍然能看到一些绿色新鲜的蔬菜使人们情不自禁地泛起一种清闲的喜悦的感觉。

防汛以来,武汉市市场上首先出现的困难就是蔬菜供应不足。市合作总社蔬菜科是供应前线和后方蔬菜的总枢纽。他们很快就紧急动员起来了。

一时间,繁忙的电话、报告货运情况的电报、从湖南运菜来的船民,以及各个防汛工地的菜单等,都不分日夜地向这里集中。

不仅在这里,在全国的东西南北都有为了能让武汉前线和市民而奔走忙碌的人们。

在山海关,在辽宁省的绥中、盖县、北镇……负责到东北采购的夏国俊,他牢牢地记得在动身之前领导对他叮嘱的话:“你们多买一斤菜回来,本市就多两个人有菜吃,全市人民在盼望着你们。”

夏国俊在10天内就跑了5个城市,采购了500万斤洋芋,8月份内运回的就有300万斤。

在太原市财委的办公室里,武汉市合作总社太原采购组组长程茂卿刚刚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接见他的沈敏马上告诉程茂卿说:“你们进行收购吧!虽然我们菜的产量也是仅够自己吃,为了支援在防汛斗争中的武汉人民,我们要尽力帮助你们。”

沈敏马上写命令要当地的供销合作社负责组织收购。

在旭日初升的清晨,通往太原城关的大道上,常常奔驰着一大群骡马车,这是太原市郊的农民正在运送准备支援武汉的包菜。

有一次,有几个商人拦着车说:“咱们路近,价又高,就卖给我们吧!”

农民们在车上扬着鞭子边走边说:“这是给武汉市乡亲们送的菜,你们价再出得高,也不卖给你。”

当地南社蔬菜生产合作社社长吕主新刚把包菜交给了采购员,拍打着身上的泥土说:“你们受了水灾,我们一定要支援你们,我们社的包菜,只要赶得上,决定都卖给你们,还保证送到你们这里来。”

小井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李有仁接着说:“我们的菜就比市场少卖个10块20块,咱也愿意卖给你们,让武汉市的老乡们能吃上菜。”

这时,来自上海人民支援的雪里红也运抵到武汉。大家刚上船,就立即闻到了一阵随着江风吹来的咸菜的香味。

船有30多米长,前后3个舱都满装着卤菜。舱板上都盖满了草包,这是船员们担心太阳的热力透进舱里会闷坏雪菜而特意铺上的。

大家打开舱门,就发现千千万万棵卤菜密密挨挨地躺着,为了这上海的卤菜100多个搬运工人突击了一夜,上海卤菜业公会还派了20多个雪里红行家到船上指点:怎样摆列,怎样撒盐,怎样踩紧。

合作社的突击队员们已经下舱了,脚踩下去,菜上冒出了黄色的卤水,散发着阵阵的香气。

起卸工作还没有开始,人们就围在舱口惊讶地看着,谈论着。老年的搬运工人们摇着头说:“在码头做了几十年,没见过散装的雪里红,一下就是七八十万斤,简直了不起啊!”

正在别的船上搬豆饼的工人江汉记,这时匆忙地赶了过来,他跟大家说:“要好好看护着,不要马虎啊,这么远运来的菜,烂了都是好吃的!解放前发大水,哪有我们吃的菜。”

大家也都说:“是呀!这么大的水运来的菜,是要好好看着。”

话音未落,江汉记又回头忙着去搬豆饼了。

13时,紧张的起卸工作开始了,搬运工人们在舱里搭起了跳板,在舱里舱外,大家装的装,搬的搬,抬的抬,脚被盐卤腌痛了,从江里吊桶水上来冲洗一下又接着干。

合作总社的男女突击队员们也参加了搬运,大颗的汗珠从额头上冒出来,腰上的毛巾都擦得湿漉漉的。

搬运工作一直继续到下半夜2时,大家才休息了一会。早晨又接着搬运。

大棵黄亮的菜,很快就被大家转进了驳船,分运到武昌和汉阳。工人们抬着越过高出地面好几尺的江堤,通过汽车分送到防汛前线和合作社各个零售店里,及时供应坚持斗争在洪水包围中的人们。

8月20日13时到15时,这时雪里红的起卸工作还没有全部结束,但在合作社保成路零售店里,已经有几百个社员买去了500多斤菜。

在合作社的许多零售店里,雪里红都满缸满缸地装着。社员们喜笑颜开地跟社干部们说:“这一下可满足社员的需要了。”

汛期以来,单单从上海支援武汉的各种卤菜就有300多万斤。

为了及时采购这批卤菜,合作总社曾派了5个干部坐飞机赶到上海,他们到上海的第二天,上海市工商局和合作总社在财委的指示下就召集私商开了会,号召他们把卤菜优先支援武汉。

在货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长江航运管理局还派了“志新”号轮船专程载运这批卤菜支援在与洪水战斗中的武汉人民,一路上,志新轮的驾驶员在水手的协助下,尽量避免江中急流,多靠江边走,争取早一天把菜送到武汉。

船民谢学志从宜昌运南瓜和青椒来到武汉,他十分担心地说:“该不会烂掉吧,烂一斤,武汉人民就少一斤菜。”因此,谢学志在汹涌的江流中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行驶,他几个晚上都没有睡觉,硬是把菜提前3天运到了武汉。

当谢学志看着青椒还都很新鲜,他才放了心。

8月24日,船民崔永树从沙市动身运冬瓜来武汉,8月29日清早在途中遇着风浪,他赶去搬船艄,不幸船艄断了,崔永树就这样跌入江中,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