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日军三挺主力机枪的由来故事
抗战日军三挺主力机枪的由来故事
抗战时期日军的轻武器与当时的主流武器相比,有些不同。不管是一战步枪那么长的38式步枪,还是长得那么丑又赶上后期的100式冲锋枪,都符合其余国兵武器。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抗战时期日军的轻机枪。
“歪手”大正十一式大概是大家最熟悉的了,所以他就排在第一位。大正十一式定型于1922年,当时正好是大正天皇在位,而1922年正好是十一年,因此得名。这里我再说一件事。当时日本的武器命名方式非常混乱。除了上述大正天皇年号外,还有明治天皇年号。另一种命名是根据神武时代。比如九九步枪定型于1939年,刚好是神武纪元2599,而零式战斗机也是按照神武纪元(正好是2600)命名的。
歪柄他是日本三年制重机枪(大正三年),三年制他老爹是法国的Hotchkiss? M1897(日俄战争时期日本让法国人买过来的)一批)。所以,歪把子可以理解为Hotchkiss的轻量孙子。
而歪柄作为班用轻机枪,除了在三年式的基础上减轻重量外,还需要在班用机枪的弹药通用性上做出一定的妥协。所以说歪柄最值得吐槽的有两点,供弹和歪柄
早些时候,从Hotchkiss? 到三年型,都使用金属弹簧板来供弹。这对于连排级以上的后勤没有问题,但是发给步兵班的弹药都是五发一包弹匣。
日本人为了提高小队的弹药通用性,模仿了意大利菲亚特1914重机枪的“鼠笼式”供弹结构,设计了步枪弹匣通用的供弹漏斗。
这种供弹器非常复杂,加弹匣和压弹匣的操作也需要助手,靠一个人效率很低。而且,裸露的供弹斗容易进入泥沙,进一步影响供弹的可靠性。这么笨重的东西放在枪的左上方,不仅携带起来比较闷,而且枪的重心也不稳定。更糟糕的是,它挡住了瞄准镜,所以日本人把枪的瞄准镜和准星向右移动,枪托也相应向右移动……因此得名歪柄。
还有,你刚才不是说歪柄沙雕桶最初的设计是为了团队弹药的通用用途,但是因为技术问题,当歪柄打出6.5x50SR用38帽大盖,膛压过高,但往往会弹壳破裂导致射击中断,然后他专门为歪柄设计了一颗6.5mm减装药子弹,你觉得子弹就像由于对大正11式子弹的吐槽越来越多,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也缴获了不少捷克ZB机枪。
尤其是捷克的弹匣设计和拉把(歪柄不带拉把,枪管受热后难以携带),所以在1936年(神武纪元2596)研制并装备了96式轻机枪)。
他的结构依然沿用了歪柄(Hotchkiss套),但捷克弹匣、提手、蜗形刻度等设计元素清晰可见。
此外,他还取消了歪把上的油壶,取而代之的是上油器。虽然设计师南部凛次郎认为改进后的96式不需要上油,喂/抽也没有问题,但日军马鹿的迂腐大家是知道的……他还有个名字叫“怪”。把手”。合理的。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可能是为了和歪把手在口语上区别开来吧。
九六还有一个弟弟叫九九,他两人长相相差不大。是1939年日军研制的一种搭载7.7x58mm步枪弹的轻机枪,主要原因是在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发现6.5x50SR步枪弹远距离储能不足,相比之下在我国使用7.92x57mm? 毛瑟弹药。
而且,96式装备日军后,部下对其普遍满意(确实没有比大正11更扰人的机枪了),所以除了换弹之外, 99式只是做了一些细节上的优化(比如因为枪口火焰的增加在他的基础上增加了锥形消火器),同时在设计者的再三要求下,子弹终于被没有润滑。不过,这些枪主要是在太平洋岛屿上送死的。毕竟中国战场上的日军99式步枪少之又少,根本没必要更换7.7毫米99式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