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耍牙的金牛报春
《金牛报春》,在喜庆的音乐和铿锵的锣鼓声中,宁海越剧团耍牙第六代传人薛巧萍以金牛狂舞的方式,口衔10颗猪獠牙,收放自如,吞吐有法,夹杂着唱、念、做、打,再现了号称“东方绝技”的耍牙艺术。 近日,笔者专程到浙江省宁海县桑洲镇坑口村“文化下乡”现场,采访了薛巧萍。
与舞台上威武健硕、带着强烈乡野风格的金牛完全不同,台下的薛巧萍清秀、白净,静谧中带点羞涩,是典型的“乖乖女”形象。
薛巧萍告诉笔者:她是薛岙渔民的后代,15岁时投考县越剧团,爸爸妈妈虽然有点舍不得,但了解女儿痴迷戏剧,只好表态说:“小孩子吃点苦,有好处。”外公、外婆原来就是个越剧“发烧友”,自然支持她从艺。 于是,薛巧萍带着薛岙的海风,来到举目无亲的县城。学戏是非常艰苦的差使,薛巧萍每天早早起床,然后是冗长枯燥的唱、念、做、打……没有工资,只发一点生活费……在汗水与泪水中,她一天天长大。一年后,她在宁波市“新苗杯”多项技能大奖赛中获得优秀奖。
2002年初,宁海县筹办第一届徐霞客开游节,开幕式上的节目自然要有十足的“宁海味”,“耍牙绝技”众望所归。团里让好学上进的薛巧萍拜曾获浙江省青年演员调演一等奖的叶全民为师,学习耍牙。
2002年初,薛巧萍第一次学耍牙,师傅叶全民是解放后耍牙的第二代传人,当时已调县新华书店工作,团里又把他请回来,专门传授耍牙绝技。
同年5月,在首届徐霞客开游节开幕式上,薛巧萍饰演《金莲斩蛟》中独角龙的小喽罗八小龙之一。那是她第一次耍牙演出,口中只衔着两颗牙。当时,和她一起学习耍牙的有8个人,但现在只剩下薛巧萍1个人。
提到这些,薛巧萍颇为遗憾地说:“苦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女孩子学耍牙,总有点张牙舞爪的感觉,比较难看,许多人就不再愿意学下去了……”
当笔者问:“吃这么多的苦头,你家里人支持吗?”薛巧萍笑着回答:“由于演出任务重,与外界的接触少,我至今仍是单身,也没有男朋友,因此谈不上家人。倒是刚开始时,爸爸妈妈不支持,说女孩子练这种功夫不雅观,但外公、外婆比较理解,说从艺就是要学绝招。再说,我要对得起叶全民老师的言传身教,没有理由不把耍牙学好。”
为了把耍牙绝技发扬光大,薛巧萍没少花工夫。对她来说,勤学苦练已不是一种品质,而是一种生活方方式,天道酬勤,2003年,薛巧萍凭着耍牙绝技,在全国“国花杯”青年演员戏曲大赛中获得金奖。
今年1月,宁海县政府收到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函,邀请薛巧萍赴北京录制除夕夜的贺岁节目——耍牙。这成为岁末年初宁海人津津乐道的一大新闻。
1月10日,宁海县越剧团团长唐洁妃、副团长叶波带队,薛巧萍等一行人飞赴北京。其实,这已不是薛巧萍第一次进京献演耍牙绝技。
早在2006年6月,宁海平调耍牙绝技作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京,在民族文化宫展演。薛巧萍把8颗猪獠牙含在口内,另有2颗塞在鼻中,如一把折扇般收放自如,开口时无边风月,收拢时云遮月掩,立时技惊四座,成为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的一大亮点。
2007年年初,福建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由中央电视台承办,导演滕海涛特意找到薛巧萍。看过薛巧萍的表演后,滕海涛击节叫好。此节目后来在央视11套播出,这是薛巧萍第二次上央视。第一次是在2006年,耍牙作为第4届徐霞客开游节开幕式的一部分,在中央电视台《与您相约》栏目中亮相。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逝了鼓角争鸣。除夕夜的惊鸿一瞥已成昨日辉煌。载誉归来的薛巧萍,没有一点大牌的骄傲与矫情,而是从1月13日开始,就投入到紧张的排练、演出中。她参与赴桑洲老区的“文化下乡”,一天演两场,从正月初四开始,连演7天,非常辛苦。
薛巧萍却真诚地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是这个伟大的时代和无数的热心人,才使我有了一点点机会,因此,我要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