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大辩手:大辩手剧照》的话语权

[摘要]本片以位于德克萨斯州1935的非裔学院威利学院为舞台,讲述了学院诗人教授梅尔文的故事。托尔森(丹泽尔?Washington)在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那些年,他组建并指导了一支四人辩论队,实现了十年只输一场,最终挑战哈佛大学队并获胜。本文从导演在开头和结尾的巧妙安排,以及他对片中个别角色的评价入手,比如辩论队教练梅尔文?托尔森和团队成员亨利?劳埃德的分析旨在向读者展示电影中表达的话语权。

【关键词】大辩手;话语权;辩论

黑人问题一直是标榜自由民主的美国的软肋。黑人从踏上美洲大陆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被公平对待过。直到20世纪70年代,黑人在美国没有投票权,他们没有平等的受教育和个人发展的机会。黑人的每一次进步都包含着血泪和屈辱。但是,人性的自私、不宽容、歧视和困难不能阻碍历史发展的进程。虽然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非常困难,真正消除种族歧视也任重道远,但谁也阻挡不了历史的脚步。目前好莱坞有很多电影讲述的是黑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成功构建自己的生活,甚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比如?“雷?乔(雷·查尔斯),《弱点》,《追求海蓓娜斯》等。同时,也有一些电影描述了正义之士对黑人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努力,比如《自由作家》和《撞车》?等等。其中,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由丹泽尔?由华盛顿执导并主演的《伟大辩手》,以其惊人的话语权极大地震撼了观众的灵魂。影片以位于德克萨斯州1935的非裔学院威利学院为舞台,讲述了学院诗人教授梅尔文的故事。在战后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那些年,托尔森组建并指导了一个四人辩论队。在坚定信念的指引下,他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创造了十年只输一场的好记录,挑战哈佛大学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也因为它的正义之声打败了哈佛大学队。

片名好像在讲一个气话和玩弄语言的故事。英国早期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1588-1697)曾经说过:“言语是没有剑的言语。”(没有剑,文字只是空话。)就算语言再华丽,终究也没用。但是,如果文字肩负着历史使命,装载着正义之神,其力量又另当别论。就像电影中威利学院的黑人学生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辩论,不仅创造了十年才输一次的好成绩,更是师生的民权运动。电影上映时,立志成为律师的原型黑人女孩萨曼莎女士还健在,年届95岁,她早就实现了成为人权律师的梦想。辩论队的替补是第一位女辩手,文字的力量开始改变她人生的轨迹。

首尾遥相呼应,彰显了话语的力量。

影片以詹姆斯为原型,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黑人学者和牧师。农夫的祈祷从他天才的儿子小詹姆斯开始,他已经14岁了。法默最后在哈佛大学的辩论场上引用了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354-430)的名言,相互呼应,融为一体。詹姆斯。农夫懂七种语言。早年从佛罗里达州步行到马萨诸塞州,就读波士顿大学的一所学院(全程约1700公里),成绩优异。影片一开始,他就以极其谦卑和恭敬的态度,带领人们宣称“一切智慧和力量都来自上帝”。同时,他给大家做了一个演讲。“小时候,我用孩子的方式说话,用孩子的方式理解,用孩子的方式思考;但当我成年后,我扔掉了所有的稚气。”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他大声谈论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必须给我们的年轻一代施加压力,让他们知道他们将面临的困难。”“为了能够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他们必须首先做他们必须做的事情。”“教育是带领人们走出愚昧、无知、黑暗的唯一途径。”他的话引起了观众的兴奋和激动,他的话直接影响了他的家庭教育。当小詹姆斯。法默被选入辩论队,回家向父亲报喜时,博学的牧师只是淡淡地祝贺了一下,然后重申“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必须先做自己该做的事。”我儿子很快就明白了做作业的意思。小詹姆斯?14岁进大学的法默,被选为辩论队候补。辩论队里的“十年唯一一输”就是他怯场造成的。但他是个好研究员。在与哈佛队的最后一场辩论中,他被推上了主辩的位置,话题是“公民抗命比暴力斗争更有力量”。事实上,辩论的任何一方都有足够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威利学院获胜只是因为他们话语的力量来自他们的真实经历,种族歧视对黑人的不公激发了正直公民的伟大正义感。他们的辩论队去哈佛之前,曾经去过外州参加比赛。在晚上开车的路上,他们亲身遇到了一个残忍地私刑处死一个黑人的白人,他的同车辩手亨利?劳埃德试图下车救人,但限于当时的情况,老师托尔森按住了他,他们在被发现是黑人后被围攻追逐,侥幸逃脱。所有这些身体上的经历对在场的每个人来说都是痛苦的。当小詹姆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用客观而不带感情色彩的语气缓慢而平静地描述私刑对自己的影响时,他就这样美丽地结束了。“奥古斯丁说,不公正的法律根本不能称为法律。这意味着我有权利甚至有责任反对恶法。但是,到底是暴力还是公民抗命?你应该祈祷,因为我选择了后者。”在这里,打败哈佛大学辩手的与其说是语言的力量,不如说是这一成果的大义。

真理的话语比刀剑更有力量。

(一)诗人教授的话语诉求来自信仰。

托尔森是一位诗人教授,是一位严格的老师,在威利学院任教。看到社会强加给有色人种的不平等,他无法对“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不公采取放任的态度,于是一方面在学校组织辩论队,成立黑人高校第一支辩论队,宣传人人平等、种族平等的理念;另一方面,他秘密组织佃农联合工会,反抗不公平的压迫。托尔森认为辩论是一场战斗,即以语言为武器摧毁对手。影片中有一个精彩的片段。托尔森坐在船上,渐渐远去。他要求辩手在岸边大声回答他的问题,嘴里含着异物,以此来训练基本功。这个语言练习的内容展示了他的成功所依赖的思想。他对学生的回答如下:

蔻驰:谁是裁判?

队员:上帝是裁判。

蔻驰:为什么是上帝?

玩家:因为是他决定谁胜谁负,而不是我们的对手。

蔻驰:你的对手是谁?

队员:他不存在。

蔻驰:为什么它不存在?

队员:因为他只是反对我讲述的真相的声音!

蔻驰:说实话!

在之前的辩论中,是他们的理念感动了观众,赢得了人心,因为他们说的是真话。对手其实是不存在的。只要你遵从上帝的旨意,一切皆有可能。比如是否需要福利措施,比如黑人和白人能否在同一所大学学习。今天有这样的辩论,似乎不可思议,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回到20世纪30年代,有这样的想法需要远见和巨大的勇气,而查尔德森就是这个辩论队的牧羊人。他只是在通过辩论的形式传播自己的信念,所以他自己编写辩论,模拟辩论,让孩子们接受高强度的严格训练。但是,标新立异,有时甚至略带挑衅的训练,会引起一些球员的反叛和抵触,甚至詹姆斯?法默一开始无法理解,尤其是当他误会托尔森把年轻的法默带入佃农联合会的活动时,他去找托尔森表达不满;此外,脱下西装穿上农夫装,悄悄带领佃农争取自身权益的托尔森,被警察发现并遭到警察的攻击,后来甚至被拘留;即使警察在压力下释放了他,他还是被限制了很多自由。在这条通向自由和正义的笔直而陡峭的道路上,托尔森是那样的渺小和无力。当辩手伯吉斯因为托尔森帮助佃农工会而被警方监视,并因害怕被牵连而坚持退出辩论队时,托尔森只能将个人信仰作为自己的私事来表达,确保自己不会危及辩论队。至于其他人,他不能强迫别人的意志,也不能违背自己的意志,肩负使命。优秀辩手伯吉斯含泪离场,教练无奈换上替补重新上场。正如伯吉斯离开时所说,他相信他们会赢,因为没有人可以与来自真理的声音争辩。托尔森带着历史使命带领着他的辩论队,直到最后被哈佛大学的冠军辩论队邀请。那一刻,他抱着妻子,泪流满面。

(二)文字改变人的性格的力量

电影里的亨利?劳埃德的外貌有些不同。亨利。劳埃德的父母早逝,由身为奴隶的祖父母抚养长大。他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的愤世嫉俗。影片开头,詹姆斯牧师?农夫布道的画外音夹杂着亨利?劳埃德诱奸已婚女子的情色场景,甚至与女子的丈夫大打出手,拔剑相向。幸运的是,穿着便装的查尔德森教授及时阻止了他。亨利什么时候?当劳埃德的生活出现问题时,他的第一个解决方法是通过喝酒和找女人来逃避。当然,这一切并不妨碍他的聪明和语言天赋。在查尔德森教授家挑选辩论队成员时,被问到对“历史”和“自怜”的看法。他引用的都是对现实略显残酷和消极的陈述。例如,“历史就像一场噩梦,我试图从中醒来。”“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野蛮的东西为自己感到难过。”但随着一次次辩论的准备,来自《真理之声》的话语深深触动了他的灵魂。比如,当被要求介绍他的父亲时,他向老师挑战,让老师告诉他关于他父亲的事情,然后了解到“私刑”的由来,知道老师所做的只是帮助他们找到并保持他们本该拥有却不幸失去的正义信仰。在辩论中,他们更关注人文关怀。比如在讨论福利措施是否必要时,他用一个无法养活孩子的母亲的眼神,彻底征服了观众。影片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画面,就是劳埃德带着心爱的女孩萨曼莎在杰弗逊湖上划船,那是他小时候常来的地方。池塘、丛林、鸟儿和寂静,连同他心爱的女孩,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和平与宁静。他接受了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此后的言行表现出更多的从容和淡定。但是,生活的艰辛和变化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当劳埃德发现自己被困在白人对黑人施以私刑的车里,却又无可奈何时,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原本释放压力的模式,那就是喝酒找女人。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一举动深深伤害了萨曼莎。生活还是在按自己的节奏前进,时好时坏。但在上次与哈佛大学的辩论中,因为托尔森教授被限制离开德州,劳埃德被任命负责辩论队。由于对如何开始辩论的争论,委托一项重要任务的压力再次令人无法忍受。他像以前一样选择了逃避,甚至到达了红灯区。好在这一次理智战胜了本能,最终他选择回到辩论队,和队员们以及他心爱的姑娘一起面对挑战和压力。一度年少轻狂的劳埃德最终皈依神学,成为一名牧师。

“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伤人。”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告诉我们文明语言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如果承载了使命,文字比剑更有力量。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据。

[参考文献]

[1]王。我有和平如河――影视中的救赎与希望[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2][美]科里根。如何写影评[M]。宋美凤,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

[3]孙怡君。影视艺术欣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翟(1971-),女,江苏海安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上海建桥学院外语系讲师。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英语教学和英汉对比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