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取材真实历史,《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预告视频,先睹为快!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这是1958年上映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插曲《延安颂》。
一曲《延安颂》,把我们拉回到了那个如火如荼的的革命年代。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地下工作者李侠,其忠心耿耿、临危不惧的***产党员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和许多影片一样,《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李侠,并非虚构,而是根据中***地下党的事迹为蓝本创作的,那么片中 “金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李侠,原型究竟是谁呢?
在北京邮电大学的校园的一角,一座白色的雕像静静的矗立着,塑像上刻了四个大字“李白烈士”。这个李白正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男主人翁李侠的创作原型。
李白
李白,原名李华初,湖南浏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之后,一直从事无线电通讯,他将“电台重于生命”奉为座右铭。1937年从延安被派往上海从事地下活动。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的12年间,他白天伪装潜伏与敌人周旋,夜晚利用无形的电波向延安传递珍贵的情报,在上海和延安之间架设起一座秘密的“空中桥梁”。
李白与妻子
作为一名地下党员,李白以电波为武器与敌人斗争的故事确实堪称传奇。然而,在那个年代,中***地下党员可以说是成千上万,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李白的故事被搬上银幕的呢?
提议将李白的故事拍成电影的人,正是时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总情报部部长的李克农。
李克农
李克农是我党我军在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人称“红色特工之王”王”。李克农对于隐蔽战线有着特殊情结,1958年,李克农向八一电影制片厂建议,以他的老战友李白为原型,拍摄一部讲述上海地下***产党员故事的影片。
八一厂对这部电影非常重视,选调了大量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参与创作,由著名导演王苹来执导该片。
王苹
说起王苹,可能您会觉得有些陌生,但是要提起《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霓虹灯下的哨兵》《柳堡的故事》《闪闪的红星》等影片,相信您一定非常熟悉,这些都是王苹的作品。除了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王苹本人曾在上海从事过地下工作,这段经历对她出色完成这部影片的艺术创作,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导演确定了,接下来,就要找到合适的演员。李侠乐观、坚毅,有韧性、有激情,谁来扮演最合适?导演王萍找到了一位在当年绝对是偶像兼实力派的演员——孙道临。
孙道临
孙道临,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先后主演《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银幕形象。
影片中的李侠风度翩翩,比起普通军人多了些儒雅之气。但透过温文尔雅的外表,英雄的凛然正气藏于眉宇之间,尤其是眼晴里有一种深邃的感觉,这正是长时间做地下工作的人所特有的眼神。孙道临扮演的李侠沉着果敢、英勇不屈,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电影开拍前,一些参与过地下工作的老革命不远万里跑到片场去给孙道临做“指导”,这老地下党给实力派演员到底指导什么呢?《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何成为当今谍战片的教科书?
影片中,狡猾恶毒的敌人为了抓住隐藏在上海的秘密电台,采取了分区停电的方式,李侠不幸被捕。现实中李白也因为被搜到了发报机而被捕入狱。身陷囹圄的他,如何虎口脱险呢?
在电影中,李侠入狱后,中***立刻展开了救援计划。通过不停止发报的办法成功的迷惑了日军,李侠重获自由。
现实中的李白出狱后,中***中央重新给他安排了处所,以这个商店为中心,他依然为组织传递着各种情报。影片中花式递情报的方法,让许多现在的谍战片都望尘莫及。
更多更多精彩内容,锁定5月8日6:30播出的湖北卫视《大揭秘》《电影经典之永不消逝的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