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那多的《荒墟归人》有什么感想?

读完那多的《荒墟归人》,简单说一点感想。

故事开篇,那多来到因三峡工程被淹没的废城,在水下跟随神秘人得遇奇观,然而上岸后故事来到第二章,这个神秘人突然从所有人的记忆里消失了,只留下一抹浅浅的影子。故事里的那多抓着这一抹影子,一点点找出了这个根本没有来过水下旧城的神秘人。故事由此逐渐展开。那多不愧是大师,紧接着抛出疑问:你有没有过双重记忆?明明第一次到过的地方,可你却觉得来过;明明记得某个名人死去,可他却好好活着;明明记得小时候学过的某个字,如今却从字典里消失……

这些群体性的困惑,在《荒墟归人》里给出了一种解答。合理,庞大,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丰沛的想象力。

腰封文案不是太贴合,个人认为《荒墟归人》并不烧脑,故事悬念很足,节奏也快,根本没有闲暇空隙让读者去主动“烧脑”。只是因为那多的想象力太丰富太繁盛,涉及到的知识体系庞大复杂,有一种“离读者很遥远的高深的知识点太多了”的感觉,所以比较需要用到脑子去思考,去理解。

看完《荒墟归人》,我也在想,会不会这真的是真的,甚至因此得到了一些安慰。因为它的主题是关于灵魂的归处。腰封上写“每个人都有来处,每种关系都后会有期”。如果灵魂真有所归,也就不用惧怕死亡了。

故事以“废墟”为切入口,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废墟:因三峡工程被埋入水中的旧城;而后延伸到一些在逐渐日落将成“废墟”的行业,比如纸媒;再上升到了网络世界中的废墟,死去的首页,倒闭的网站,下线的游戏,一切有过情感印痕的虚拟世界;接着转到了人类的本质:每一个人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淡忘的少年的欢喜,童年的梦想,烙印上那些狂喜那些痛苦的灵魂,最后都成了废墟。荒芜的废墟贯穿始终,那么“归人”又是何意?这既与那多的文艺气质相匹配,又与故事想表达的核心思考相契合,真的就是前文说过的,人有归处,后会有期。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过去的东西不断被推翻,被覆盖,新生事物飞快到来。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地方像中国这样有这么多的废墟。这是中国速度背后的东西,从前的一切被急速的淘汰和覆盖,人们看到的什么都是新的。旧的东西被排除在视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