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风筝,天空写一篇短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唐代诗人高鼎的一首题为《村居》的诗,儿子这两天刚好学到。读了这首诗,儿子就止不住嚷嚷着要去放风筝了。

是啊,在这大好春日,出去放风筝该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似乎也留存着一些关于风筝的模糊的影子。那时从没想到要买风筝,想放风筝就只能自己动手做了,找来几根木棍,削细,捆成个正方形的框架,对角再搭上两根,模型就出来了,在框架上糊上纸,系上线,栓上个小尾巴,我们的风筝就此完成。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举着这个简陋的风筝来到田野中间,或是自己牵着线一个劲地疯跑,或是和几个小伙伴一起配合,一个举着风筝,一个拉着线往前奔。不过说实话,我们的风筝很少能飞上高空,不知是骨架太粗还是其他的原因,不管我们如何拼命奔跑,风筝总是只能在低空盘旋几下就一头栽落到地面上。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仍旧乐此不疲地牵着线跑啊跑啊,如果风筝稍微能向上升高一些,我们就会无比激动和快乐。

再后来的许多个春日,竟想不起来去放风筝了,直到我有了儿子之后。

第一次带儿子去放风筝是在他两岁的时候。那年三月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和儿子拿着风筝来到小区附近的广场上,微风拂面,碧空万里,正是放风筝的绝好天气。我像从前一样,牵着线向前一路飞奔,希望以此带动风筝飞上天空。儿子则屁颠屁颠地跟在我后面,若是他跑累了,就远远的看着我,给我呐喊助威。不知风筝是买来的缘故,还是我掌握了放风筝的技巧,这一次,风筝竟高高的飞起来了,它稳稳的停在空中。儿子在一旁激动地又跳又叫,我也止不住地兴高采烈,母子俩喜不自禁的看着天上的风筝一个劲地乐。没一会儿,儿子在一旁看得手痒痒,要求风筝线给他拿。风筝在天上飞的时候,这线上的力道可不小呢,可是儿子想拿,我总得让他感受一下执线的快乐呀。然而当我把线交给他的时候,儿子却没能抓牢,线从他手里脱落,于是我们的风筝拖着长长的线向前飞去。我这一看,赶紧撒腿跟在后面追吧,可是,任我怎样伸长手臂,却总是差那么一点才能够得着,再加上儿子跟在后面,我也不能全身心地忙着去追风筝,最后,只能无奈地看着风筝越飞越远。

前两天和儿子说到这件事,儿子竟一点也不记得了,也难怪,毕竟他当时太小了。不过没关系,这个周末,我还要带儿子去放风筝,现在的儿子已经是名小学生了,手上的力气一定足以牵住一只风筝。是的,我们要带着他一起向前飞奔,一起享受这明媚的春日,等到将来的某一天,儿子再想起他的童年的时候,他那记忆的天空一定会有一只美丽的风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