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化吹歌的传承现状
超化吹歌的传承,得上溯到明末宋大运那一代,到现今已经是第10代。
“在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南一个叫超化的小镇,吹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汉族民间流传了300多年。这个源于4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出自宫廷,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活化石的古老音乐,因为苦涩难学,因为后继乏人,因为其严格的行规,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村里人说,流传下来的管子,只剩下三根,其中一根因为传人不愿意拿出来,管子再也没露过面。
现在只有两名管子手,吹高音的叫王国卿,他17岁开始学吹管子,如今已经42岁了。
仔细看看他的管子,长16厘米,上粗下细,不同于中国传统管子的上细下粗,正面7个孔,背面1个孔,每个孔同时能发出3个音,用力大小不同音高不同,粗的那端插了枚哨嘴,大约4厘米长,芦苇做的。这么小小的乐器能吹出什么样的声音呢?您听听……
“演奏有一定难度,靠气流控制。这根管子有300多年了。”
“300多年了!”
“马上断代了,现青黄不接。”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里面奥妙很深,不容易学。”
“管子是最难吹的,年箫月笛当下笙,三年管子不中听……”
“年箫月笛当下笙,三年管子不中听”,队员说,”管子难学,三年还吹不成句呢。“难怪现新密只有两个会吹这种管子的,难怪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管子专家胡子厚试试这种管子,也只能摇摇头。
管子同祖传的十八苗笙、笛子、箫、鼓、云锣、铙、钹等乐器配起来更具韵味,可惜紫竹做的同样有300多年历史的十八苗笙坏了,送到许多地方没人会修,如今只有用现代十四孔笙来代替了。 “青黄不接了”,超化吹歌队队长宋俊忠说。
新密吹歌的行规很严,为了保持音乐的高雅,不能为婚丧嫁娶服务,只用于拜会朋友、参加祭祀典礼、庙会和娱乐。300多年来,吹歌队始终恪守这项规矩,队员们只能凭着自己的爱好,偶尔“玩玩”。
16个成员中,除了上了年纪的,每个人基本都有生意。吹管子的王国卿开了一个汽车修理厂,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生意上。宋俊忠说,他们家是世家,费多大力气他都会把吹歌传下去,“好在小孙子喜欢这个,算是有了接班人。”
上了一节课就请假来练习的宋星辉,抹了把脸上的汗,就鼓着腮帮子开始吹笙。
宋星辉7岁,是超化吹歌最小的乐手,学吹笙才半年多。
他很认真地看了看爷爷宋俊忠:“我是爷爷接班人,不能让吹歌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