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腹部切口》:带血的山城。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美国作家对日本研究的书,叫《菊与刀》,里面对日本有如下评价:日本人极具侵略性,但又非常温顺;他们穷兵黩武却爱美;自负不羁,却优雅有礼;固执但狡猾;温柔但不愿任人摆布;忠诚但容易叛变;勇敢但胆小;保守但渴望新潮流。这些看似完全矛盾的形容词非常贴切地概括了日本的性格特征,包括日本作为一个民族的优点和缺点。也许这就是我们难以全面了解日本的原因。

?有点远。最近,我看了小林正树的电影《煽动腹部》。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让人内心沉重,仿佛见证了人神共愤的人间悲剧,见证了岳父为女婿报仇讨回公道。在见证了武士家族的一步步败落之后,我们还可以窥探到二战后小林正树导演的电影《切腹》的一系列政治隐喻,以及日本武士道的虚伪。

先简单说一下故事:一个叫云坂四郎的无业武士,他的女儿和孙子身患重病,无钱治疗,武士的女婿奇奇瓦(Chichiiwa)为了勒索统治者一笔钱给孩子和妻子治病,恳求女儿在统治者静怡的房子前假装剖腹。没想到的是,景宜的家人早就对以剖腹产的名义在自己家里向一个游手好闲的浪人勒索钱财的行为深恶痛绝,而且因为奇奇瓦让一个女人和用竹子做的山城一起去剖腹产(山城是武士的象征,所以不配称为武士),这让景宜的家人确认这个武士是来勒索钱财的。于是,他投入困境,逼着女婿用竹刀割腹,而错人的武士阿历志九郎始终以奇奇瓦没有完成割腹仪式为由,拒绝砍下他的头,让他结束痛苦。最后,奇奇瓦忍受不了讨女人的痛苦,咬着舌头死了。

女婿奇奇瓦跪求女子剖腹产而死后,尸体被三名武士送回瀚次郎在缙云的家中,他羞辱女婿之死。他觉得奇奇瓦为了一个女人而乞讨,不配称为真正的武士,因为他没有佩戴武士的佩刀去剖腹产,显然是为了要挟景一的家人,丢武士阶级的脸。最后他不是真的割伤了自己而是疼的受不了。他选择了咬舌自尽,没有像武士道一样有尊严有勇气的死去。

?此时的缙云汉次郎才意识到,女婿为了保住家人的性命,已经卖掉了自己的山城,但出于对武士精神的执念,他依然穿着山城,却眼睁睁地看着家人白白死去。于是金云汉次郎决定来敬一家为女婿讨个说法,并以之前割过肚子为由,去抨击当局的无情和武士道的虚伪和道德绑架。

?金云汉次郎会因为主人的流放而成为一个浪人的经历和后续的艰辛生活。在朋友弥留之际的要求下,他将养子奇奇瓦抚养成人,要求女儿长大成人。他会把女儿嫁给他的故事讲给景一家老听。余家老以其冷静有力的叙述,已经意识到自己之前做错了什么,脸色大变。不仅如此,缙云汉次郎前几天打败并斩断了三个让京仪家羞辱自己女婿的国内武士的发髻,并让他们为他的剖腹产仪式当错了人。三人都声称自己有病,因为切掉一个武士的发髻是对武士的极大羞辱,而切掉自己的肚子是最符合武士道精神的,三人都选择躲在家里不出门。就这样,金云汉次郎不仅为自己的女婿洗刷了耻辱,还在景宜皇室面前羞辱了他们虚伪的武士道精神。

?就像电影里的那句台词:“你所谓的武士道只是为了外表,就像装饰品一样”。没错,正是这种羞辱将整个故事的情节推向了高潮,金云汉次郎也开始了他惨烈的复仇。景宜王室恼羞成怒,下令将他们砍死。在缙云汉次郎与众勇士激战多时后,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再战,他终于留下最后一口气完成了最后的腹部切口,但讽刺的是,他的腹部切口仪式并没有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他还是被勇士们最痛恨的火枪杀死了。

影片最后的情节也充满了讽刺。金云汉次郎死后,景逸家皇族下令将拒绝剖腹的三名武士全部处死,并宣布被金云汉次郎砍死的四名武士全部死于外伤而非打斗。据说浪人缙云汉次郎最后在自家后院割完了肚子,并记载了《静宜家书》流传后世,一切都洗白了,仿佛那是多么屈辱的一天。

《切腹》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古代诸侯曾经为一匹铁马而战时所穿的铠甲,是武士道盛行时代的遗迹。景宜的家族一直将这件旧盔甲保存在祠堂里,它似乎是武士道在这个世界上的化身。然而在影片的最后,中代达也饰演的武士手持这种盔甲疯狂杀戮,武士道的化身浑身是血。这个比喻不言而喻。曾经的武士道已经不再高尚和干净,而是沾满了不道德的杀戮和鲜血,这无疑是武士道正在消亡的有力证据。

同样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似乎也看过电影。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发展到后期鲁迅笔下的吃人伦理。同样,一开始就崇尚忠君无畏思想的山城精神,最后发展成电影里的这种吃人,就像电影里的问题一样。是生命更重要还是山城的外表更重要?正是借助这部电影,小林正树强烈批判了战后日本所宣扬的武士道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传统的真实的山城早已死亡,武士道精神披上了军国主义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