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民国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阮小姐,我觉得你可以演戏。让我给你这个机会。”
事情进行得出乎意料地顺利,但阮却很担心。她害怕自己不是演戏的最佳材料,害怕自己没有资格演《名义上的夫妻》中的女主角,害怕自己会辜负卜万苍导演的期望,所以她很不安。至于明星电影公司,也有唱反调的人:“一个年轻姑娘虽然过得去,但演技根本谈不上。她怎么会有什么票房号召力?”?她只要稍有差池,整部电影就毁了,公司不能冒这个险!”卜万苍确信他的直觉和判断是准确的。他坚持认为阮天生就是一个电影人。看她的面部表情,就像那个清新活泼的邻家女孩,有一种潜在的亲和力。如果两种意见僵持不下,试奏就成了唯一的裁决方式。
这次面试震惊了大菩萨,主考官是明星公司的决策人张世川。虽然腼腆的阮热爱表演,之前在学校也积累了一些舞台经验,但她从来没有见过眼前三庭的大致模样,这比小孩子见了妖死还要恐怖。别说演女主角,就连举手投足都有点不知所措。看到她的脸通红,紧张和慌乱,导演卜万苍忍不住了。
试音结束后,考官们散去,阮知道自己考不上了,心里很难过。卜万苍万里晴空也变得阴沉沉的,他久久不发一语。当他看到阮流着泪,他深深地自责和同情他的心。他决定破例再给她一次尝试的机会。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阮反复思索着自己的角色——女孩被包办婚姻所伤害和欺凌,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幸。她彻底失去了人格尊严,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明天,更谈不上自由和幸福,就像落在蜘蛛网上的飞蛾,越挣扎抓得越紧。她联系自己的经历——与张大民不合拍的夫妻关系,自然感受更深,对角色也更准确。
阮不再在乎这是她最后的机会,也不再担心自己将来能否成为电影明星。她只是试图用自己的理解,将少女随笔内心的苦涩、压抑、悲伤诠释得淋漓尽致。她完全处于状态,沉浸在角色中,态度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该哭的时候,眼泪就会掉下来。
这一次,连大导演张世川的眼睛都看直了,脸上满是赞赏的笑容。他也和卜万苍交换了一下眼神,点了点头。多亏了卜万苍的细心,阮没有错过这部电影。但拍戏初期,阮在明星公司并不开心,张世川更喜欢走才子佳人路线,限制了阮的演技天赋。
在拍摄浪漫故事片《洛阳桥》时,主人公是被称为“银幕情人”的朱飞。他随心所欲地玩来玩去,很少准时到片场,演戏时也经常粗心大意,惹得张世川大怒,但又无可奈何。毕竟他长相帅气,举止优雅,有相当不错的票房号召力。结果张世川拿同剧组的其他演员出气,让阮出道不久就吃了苦头。她经常被莫名其妙地骂,但也只能忍气吞声,流下眼泪。回到家,晚上很难入睡,还会做噩梦。
1928的春天,明星公司用重金挖来了天一公司的头号明星,而和阮差不多大,但他们进入电影圈更早,成名更快。在《白云塔》中,出演女A角(大家闺秀),阮出演女B角(风流女子,绿姬)。这是两位巨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银幕合作。拍摄时,他们在互相欣赏。但《白云塔》的囚徒困住了阮的创造力,扮演反派角色与阮的玩法格格不入,她的精神受到了额外的折磨。对此,时隔半个多世纪,胡蝶仍在回忆录中为好友诉苦:“於陵做‘明星’已经两三年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她在‘明星’上总是失败。於陵其实很擅长演悲剧一角。她不喜欢小人,也不理解小人。我记得张世川在导演的时候教过於陵‘脸上假笑,心里很恶毒’,但是於陵总是演不好,连我都很同情她,因为她心地善良,真的很难为她。”
张世川对胡蝶很有眼光,发现了许多电影奇才,如宣景琳。但由于其艺术观念的局限,他并不知道阮是纯金美玉,这实在令人遗憾。
阮离开《明星》转投《联华》,使她的事业迅速达到辉煌的顶峰。她与优秀导演孙瑜、(也是从《星》转到《联华》)、费穆、吴永刚、蔡楚生合作,自始至终相得益彰。加上一代影帝严敬,她更加光彩照人。
孙瑜是一位独立、有才华、有抱负的导演。只要看一看他为《故都春梦》做的广告词就知道一二了:
革命军复兴中国电影,
反对进口电影的先锋队,
北京军阀时代烧犀牛的记录,
我们家庭的镜子。
孙瑜对阮评价很高:“阮以她真诚准确的角色塑造和细腻感人的表演,雄辩地证明了她是无声电影时代最广泛、最有成就的‘一代影星’。”有这样一位欣赏自己的导演,又有才华横溢的黄金搭档,阮心情大好,演技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爱情与责任》中,她饰演母女,在《小玩意》中,她饰演民间艺人叶姐,从青年到中年,她依然干练而快乐。阮就像泥人张一样,可以把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捧得一点都不出错,把他们捧得像毕笑。
卜万苍首先发现了“南国明珠”——阮。现在,他正在导演一部新电影,三个现代女性,在选择女主角的时候他犹豫了。影片中的女一角是工人周淑真,这是一个全新的银幕形象。此前阮在《白云塔》《色欲之镜》《故都春梦》中扮演的都是狡猾、风骚、放荡的女子,与纯女工角色无关。在默片时代,因为缺乏强有力的语言辅助,演员只能靠自己的表情、动作、性格、气质来塑造人物,比如德国女演员玛琳?在蓝天使,deidre通过“扭动藏在吊袜带和黑色蕾丝下的大腿”来凸显她的淫荡。所以演员的特质一旦定型,被观众接受,就不宜再有大的改变。当时的海派女演员各有所长:擅长演绝望的美人,擅长演怨妇,擅长演贤妻良母,王、、陈燕燕擅长演文静、活泼、单纯三种不同风格的少女。彼此之间界限分明,从不混淆。
阮打破常规。她在卜万苍导演的《三个现代女性》中成功地扮演了女工周淑真,令观众耳目一新。业内人士不禁惊叹:她真的是面广,适应力强,就像宣景琳,像千面观音。从此,她扮演了一个被黑恶势力压迫的柔弱女子,一个崇尚文章和树叶的女子,一个打破传统婚姻观的新女性,一个自觉而激进的青年,在形式和精神上真正做到了毕笑。影片的获胜者赵丹对阮的演技赞不绝口:“你穿上尼姑的服装就成了尼姑。穿上女人的衣服,手里拎着饭盒,跑到厂里的女工群里,和姐妹们一起去上班。她永远看不出自己是个演员。”卜万苍带领阮进入丰富多彩的电影世界,并帮助她磨练演技。难怪阮一直把他视为不可替代的老师。
阮的艺术感知力很强,她的表演恰到好处。每当她掌握了一个角色的精神基调,就不再需要日以继夜地去梦想,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游刃有余地进入角色。对此,联华电影公司的《联合画报》第五卷第七期有一段评论是恰如其分的:
据导演说,演员拍戏时,翻拍次数最少的女演员是阮。阮在拍戏时就能体会到剧中人的地位。开拍前导演为它说了一两句话,就是理解透彻了。拍摄时,情绪和恐惧自然流露:想哭,两眼泪就来了;想笑就要有魅力。更何况是在导演的预期水平之上,这个阮女士与众不同。
导演们希望遇到一个像阮这样可以随时入戏的演员。开拍前,她稍微一拨就能完全理解导演的意图。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总是可以一次完成,很少返工,其他演职人员也不太累。尤其让导演感动的是,即使阮不认同导演的一些具体肢体动作,她也不会在镜头前停下来和导演争论。而是自信地演好了自己理解的角色,说服了导演。
1933元旦,星报在上海创刊。为了吸引读者,扩大销量,该报发起读者参与活动,评选“电影皇后”。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粉丝们踊跃投票。短短两个月,他们就收到了数万张选票。2月28日,明星日报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举行宣布仪式。结果,明星公司的以2万多票的人气指数排名第一,位列“电影皇后”,而天一公司的陈和联华公司的阮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胡蝶当选“最佳女演员”当然与她在电影艺术方面的造诣密不可分,也与她担任明星公司“花旦”的负责人有很大关系。1933年,由、主演的《姐妹花》在上海大剧院上映,创造了连续64天的票房纪录,共计34万元(这一纪录一年后由王主演的余刷新)。胡蝶在这部电影中饰演了性格和命运迥异的双胞胎姐妹,用生动的演技和美丽的外表征服了无数观众。的银幕形象多为优雅端庄的淑女,比阮的底层角色更讨人喜欢。她的观众人气比阮好,就像大观园里薛宝钗的人气比晴雯好,一点也不奇怪。如果单纯论演技水平,阮不仅能与一较高下,还能胜出。
行家看门道,外行看表象。当时大众观众的普遍看法是:和阮都是美艳的女演员,论长相,不如阮帅,阮不如;在艺术上,阮的表演活泼、浪漫,容易受人喜爱和鄙视;胡蝶演戏有条不紊,态度落落大方,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
和阮都非常热爱电影表演艺术,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他们的差异真的可以从彼此的竞争中看出:胡蝶善于理解导演的意图,服从导演的指令;阮则独具匠心,注重表现角色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阮当时虽然只有二十三岁,但她的创作思想已经相当成熟,艺术追求也是呕心沥血。她不仅用优美的身材和活泼的动作吸引了观众,还在情感的感染中吸引了轻松得体的观众。她的表演充满了情感和现实,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魅力。面对影评人的赞誉,阮的冷静自持功夫尤为突出。她告诉记者:
“批评是我最关心的,没什么好支持的...说实话,只要中国的电影产业发达,能有我一个位子就很光荣了,但我不想不自觉的被捧上天。我特别害怕我会掉下去!”
成名后,阮相当固执己见,不是她喜欢的角色,她可能不会加入创作团队,无论她有多整洁。如果是她喜欢的角色,哪怕是新手导演,她也会欣然接受。背景很美的导演吴永刚在筹备电影《女神》的时候想请阮来演主角,但又怕她资历浅,经验不足而拒绝,所以很担心。他让把剧本送给阮看。他不抱太大希望。他万万没想到阮看了之后二话不说就接受了这个剧本。
《女神》是阮作品的巅峰之作。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经久不衰,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从65438到0995,在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之际,《女神》被评为十大国产电影之首。
阮从影九年,在29部影片中塑造了各行各业的女性形象,包括社会名流、歌唱家、舞蹈家、妓女、尼姑、乞丐、农村姑娘、女仆、女工、学生、手工艺人、女作家等。从少女到老人,从食人社会的殉道者到与命运抗争的时代女性。这些人物往往结局悲惨,有的自杀,有的入狱,有的被逼疯,有的被杀。这些悲惨的银幕形象合在一起,就是旧中国千百万悲惨妇女的缩影。他们的不幸震撼人心,引起观众的无限同情和长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