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怪圈的战壕和乾陵陪葬墓之说

要解开乾陵怪圈之谜,研究的突破口被选在已知最大的环状遗迹上。这个圆环直径大约110米,圆心恰好位于唐朝燕国公李瑾行的墓葬,圆环十分规则。作为乾陵陪葬墓之一,李瑾行的墓葬已被发掘。

在发现圆环后,考古人员曾到附近的村庄进行了走访。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在民国时期,这里曾经挖掘过壕沟。在解放战争年代,国民党军队也曾经在李瑾行的墓葬上修过堡垒,因为这是当时的一个制高点。这让一些考察人员产生了圆环是当年的战壕的推测,但这个猜测很快就被秦建明否定了。 他说:“这些壕沟基本上是3米宽,深度不能确定,但基本上一人高左右。村上的老人们回忆说,当时的战壕好像没有这么大。另外战壕为什么是圆形?这个无法解释。”

历史上乾陵拥有至少3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乾陵历来被兵家看成军事设施的绝佳之地。秦始皇曾在此建梁山宫,唐安史之乱后期这里一度为叛军所占据。即使不是近代的战壕,也有人提出圆环可能是古代战时壕沟的遗迹,然而这同样无从证实。

除了战壕的猜测,还有一种猜测认为,这是修建李瑾行墓葬时的一部分,隶属于这座陪葬墓。乾陵博物馆刘向阳说,从现有的资料看,李瑾行墓是乾陵陪葬墓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将领墓葬。李瑾行是唐代一个出身少数民族的将领,他和父亲在唐朝为官,受到武则天的器重,因此他的墓葬作为乾陵的陪葬墓。

刘向阳认为,唐代陵园都是方形或长方形结构,圆形的没有被发现,但并不排除这种可能。一个解释是,这种圆形结构和李瑾行的少数民族信仰有关系,但也不能确定圆环属这座乾陵陪葬墓的建筑遗迹,因为这片地域自从新石器时代起,就一直有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