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元谋之窗

自古以来,战争与冲突多为领土,巴以冲突自然也不例外,实际上也是领土之争。巴以问题由来已久,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但却一直未能妥善解决。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是要追溯巴以矛盾的根源,可以从5000年前说起。

1.血缘近亲各自建国

相传,闪米特人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祖先,最早他们***同在中东一带生活。后来,闪米特人逐步分化成两支,即是迦南人和希伯莱人。公元前3000年前后,迦南人从阿拉伯半岛迁徙至地中海东岸,建立迦南国,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人。公元前19世纪,希伯莱人也从两河流域迁徙至地中海东岸。迦南国人感到来者不善,实际上并不欢迎希伯莱人,希伯莱人为了生存繁衍,争夺领土,与迦南国人长期兵戎相见。直到公元前11世纪,希伯莱人占据耶路撒冷,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国家,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犹太人。

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犹太人都属于巴勒斯坦最早期的居民。从迁来的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两千年左右;从建国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一千年左右;从后代来看,他们二者都世代居住于此,并不断繁衍。

2.犹太复国主义影响

在希伯莱人建国之后的近百年时间里,也就是在扫罗、大卫、所罗门这三个首领的统治期间,犹太民族也曾度过了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不过好景不长,公元前9世纪前后,希伯莱王国就不断遭受外族侵略,犹太民族虽奋起抵御但仍难逃厄运。公元前928年,希伯莱王国逐渐分裂成了以色列、犹太两国。犹太民族从此经历了悲惨的命运,要么被残忍屠杀,要么被变卖为奴,一个民族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入侵,灭掉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帝国崛起,灭掉了犹太王国。犹太民族也遭受了种族的倾覆,从此从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体民族名单中消失了。

在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勒斯坦地区又涌入了希腊人、土耳其人和罗马人。在***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不断同化,逐步形成***同的语言、文字,并有了***同的文化以及信仰,他们***同组成了巴勒斯坦人,成为该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同缔造者。

而犹太人在遭受灭国和灭族的摧残下,迫不得已只能四处流散到其他国家,沦落为少数民族。在与其他民族***同生活的过程中,犹太人因不愿放弃本民族信仰和习惯,不断遭受外族排挤。尽管处境艰难,但犹太民族心中的信念不灭,复国主义理想一直支撑着这个民族坚强生存。

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犹太民族复国主义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俄国排挤犹太人的呼声高涨,他们提出:“没有祖国,犹太人永远都是外国人。”

1897年,犹太人召开了复国主义大会,会上通过了纲领作出如下规定:“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法律所保障的家园。”在此会议召开之后,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涌入巴勒斯坦。他们一致认为,巴勒斯坦是他们的唯一的最好的去处。

大量犹太人的涌入,又一次引起了其与阿拉伯人的矛盾。1929年,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矛盾激化,在哭墙附近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事件,从此以后,双方的冲突就再也没有真正意义的结束过。

3.联合国介入调解

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多次爆发流血冲突事件,导致中东地区的局势持续动荡,当地人民不能安居乐业。1947年11月,联合国本着和平***生和人道主义原则出面调解,并通过了一项联合国决议,该决议规定:“将巴勒斯坦划分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两个独立的国家。”

根据联合国决议规定,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有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成立,属于犹太人的国家得以顺利实现,而属于阿拉伯人的国家,却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未能顺利得以建立。

对于联合国的决议,阿拉伯人明显是不服的,特别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眼看国家即将无端被分化,表示相当的愤慨。从此,巴以冲突便埋下了根深蒂固的种子,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至今,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总计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七年和谈,以及近年的三次大规模流血冲突。

以色列的犹太人无疑成为这些战争和冲突的受益者,犹太民族又重新回到巴勒斯坦的历史舞台。以色列建国后的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几乎占领了巴勒斯坦全部领土,同时还侵占了周围的一些“阿拉伯人国家”的大片领土。中东地区人民长年饱受战乱之苦,巴勒斯坦原有的居民沦落为难民,对犹太人愈发地仇恨。但犹太人并未因此感到愧疚,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在夺回原本就属于他们的东西。

三、巴以冲突的根本原因剖析

巴以冲突之所以一直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一方面与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一方面两者之间的现实利益也存在诸多瓜葛。如果说历史渊源为巴以冲突埋下了种子,那现实利益的矛盾就可以说是冲突的根本原因。

1.耶路撒冷主权归属不明

首先,耶路撒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从地理位置上看,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从历史上看,此城于公元前3150年建立,是一座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从国际地位上看,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以及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被称为“三教圣地”,享有世界著名文化、宗教古城的美誉,具有丰厚的旅游收入。基于以上三点,耶路撒冷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次,耶路撒冷一直处于主权未定状态。联合国于1947年将其划为国际***管区;1949年,耶路撒冷在约旦和以色列的***同协商下,被迫划分为东西区,由两国分别控制;1950年,以色列迁都于此,并借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东区旧城,将耶路撒冷全境收入囊中;1980年,以色列立法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但事实上,国际社会一直都未承认约旦或者是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以色列妄图独占耶路撒冷的狼子野心,也直接遭到联合国的无视,种种措施和立法均被宣布为无效。

再次,耶路撒冷涉及复杂宗教和文化问题。犹太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人都曾在此生活繁衍,很长一段时间内,多个民族一直处于杂居状态,他们都为创造这座城市的文明、推动这座城市的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三教圣地”,耶路撒冷不仅是一座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是全世界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教徒的宗教情感的象征。各大教派之间因宗教权益所衍生出一系列争斗和冲突,使得耶路撒冷的主权归属问题显得更加错综复杂。时代变迁、民族杂居,同时又夹杂着不同宗教信仰,因而即便联合国介入,也无法简单去界定这个城市到底归属于谁。

如此具有重要地位,主权归属却又一直悬而未决的城市,自然就成为了引爆巴以冲突的一个关键点。

2.犹太人定居点建拆争端

首先是定居点的建立。联合国通过有关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被划定的区域内,犹太人可自行建立定居点。有此决议作为庇护,以色列在他们占领的原属于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了数以百计的犹太人定居点,散步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蜂拥而至,如回故土。因而短时间内,在这些定居点居住的犹太人就高达几十万人。

其次是定居点对巴勒斯坦人的影响。犹太人定居点大多建在巴勒斯坦西岸,以及加沙地带,这些区域不仅拥有良好的水源、便利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是巴勒斯坦的军事要地和交通干线。以色列通过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名正言顺地将战争掠夺的土地归为己有,同时由于这些定居点的特殊地理位置,也十分有利于以色列对阿拉伯居民的动向实行实时监控。

再次是巴勒斯坦人对定居点的不满。巴勒斯坦人认为,犹太人定居点一方面助长了以色列的嚣张气焰,给以色列政府拒绝撤军制造了口实;另一方面,犹太人定居点截断了巴勒斯坦人重要的水源和交通要塞,严重影响了巴勒斯坦人的利益。巴勒斯坦人不止一次要求拆除犹太人定居点,但却始终未能如愿。就实际情况看,犹太人定居点已存在数十年,真要拆除将会涉及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资金来源、居民安置、抚恤和就业等问题,拆除定将引起新的社会动荡不安。

由此可见,犹太人定居点也是横在巴以之间的一道硬伤,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巴勒斯坦人对犹太人的民族仇恨,使得巴以冲突一点就着。

3.巴勒斯坦难民安置分歧

首先是难民的界定。巴勒斯坦难民指的是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和加沙,以及约旦河西岸一带,由于多次中东战争和冲突,背井离乡的阿拉伯人,他们原是巴勒斯坦居民。

其次是难民安置意见分歧。巴方认为,难民是由于战争造成,战争的挑起方应负最大责任,因而要求以色列负主要责任,应当给予巴勒斯坦难民相应的赔偿,并准许他们回归以色列。以方则认为,对难民的安置和赔偿需要庞大的资金,势必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因而不愿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此外,以方并不赞同让难民回归以色列,认为此举会造成“国家安全问题”。

巴勒斯坦难民的安置不仅涉及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相处,还涉及到社会的安定和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因此以色列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相当谨慎,并在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除此之外,国际社会干预乏力,双方缺乏信任,大国势力影响等因素,都一定程度上对巴以冲突形成火上浇油之势。

放眼整个中东地区,除了巴以冲突外,还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等一系列新的政治事件不断涌现,为本就动荡的中东局势雪上加霜。但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巴以长期持续、成因复杂,深刻地影响着阿拉伯人、犹太人和伊斯兰世界。希望双方都能珍视和平,以更好的方式去谋取***赢与发展。